广发基金吴兴武:基本面与市场偏好共振 创新药仍具韧性和吸引力
在创新药赛道短期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市场上出现了较多对其“从主题投资到业绩兑现路径的确定性”的讨论。
不过,部分公募人士对创新药板块仍有比较高的期待。他们认为,考虑到创新药每个季度在海外市场的授权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加,即便在市场波动的环境中,也体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吸引力。
“那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板块,可预见性相对较强,未来市值空间的可实现度和实现路径把握相对较大,是医药行业里弹性最大的方向。”广发沪港深医药基金经理吴兴武认为,产业发展往往是线性的,而股市行情常常以脉冲的方式演绎,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创新药领域,也常见于很多产业趋势驱动的行情。中期来看,如果按照产业趋势驱动投资节奏的框架,基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创新药行业大概率仍然可以持续发掘出投资机会。
吴兴武进一步分析,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在产业层面和市场偏好层面迎来阶段性共振。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十年的进步,已经进入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尽管当前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优质企业占据了较高比例。同时,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稳步推进,每个季度在海外市场的授权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加,显示出行业的发展潜力。这也是其受到资金关注的重要原因。
如何把握未来创新药的投资机遇?吴兴武认为,对于创新药的投资,要建立在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创新药行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将影响未来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框架的构建。
首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创新药的研发产业链完善,生态活跃。从研发端科学家到产业化工程师,从领军人才到中坚骨干,都搭建了充足的人才队伍。
其次,中国有数量庞大且性价比适宜的临床试验群体。临床上很多疾病细分亚型在国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基数,这是非常宝贵的转化医学资源,有助于我们对某个药品的治疗领域有更为精准而细分的认知,甚至会对早期研发中的靶点选择和分子优化等环节也有一定程度的逆向促进。
最后,要以项目型的视角看待企业的市值空间。“尽管已经有企业开始进行全球商业化探索,但现阶段来看还不具备清晰路径,当前我们对企业可预期的收益方式仍然以药品上市后的远期收入分成为主,这就是项目型视角。”吴兴武介绍,事实上,很多大型跨国药企也是以一两个大项目来带动公司以十年为单位的发展周期。
基于对创新药产业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医药行业长达十五年的跟踪,吴兴武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增加了创新药方向的仓位,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增持了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港股药明康德和信达生物,新进了新诺威等股票;同时,增加了国内设备更新领域的资产仓位。
“在投资中,我偏好自下而上深度挖掘,精选好赛道中护城河较深、长期竞争力较强和企业价值高的企业,同时也会顺应行业周期和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对持仓做出适度调整。”吴兴武表示。
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4日,广发沪港深医药A今年以来的回报超过50%,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为33.90%。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