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一梦》,让网剧找回“网感”
文 | 毒眸
“网感”,网剧最熟悉的陌生人,时隔13年回归了。
网络自制剧的起步阶段,“网感”几乎是一种标配,2012年到2015年播出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报告老板!》《废柴兄弟》和《太子妃升职记》,还有很多现在或许不太好提名字的网剧,制作粗糙,剧情简单重复,但带来了一种 综合了无厘头、恶搞、幽默,还略带猥琐的新奇观感,这种观感,大致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网剧的“网感”。
《屌丝男士》海报(图源:豆瓣)
能受欢迎的“网感”,不可能是春晚所理解的那种“网感”——将过去一年的网络热门梗垒在一起。它是一种气质,大体上可以被拆解为两层,底层是对“屌丝的我”的自嘲,王大锤总是一副“活人微死”的面瘫样子,美女不搭理、老板不器重,故事总是以一句“我叫王大锤”开启,然后以鼻青脸肿、四处碰壁的吃瘪状态结束;第二层则是对世界的解构,王大锤穿梭于古今虚实之间,四大名著、希腊神话、民间传说、当代职场,都可以是屌丝文化的背景板,高高在上的传奇人物、经典叙事、精英文化,在王大锤的世界里,最终都会变成一个笑话。
这是“网感”在自制剧早期的限定样态,很快这类“屌丝剧”,在内自我复制、陷入同质化,在外被长视频的精品化、剧场化策略扫进了垃圾堆。如今已经没有人再专门提网剧这个概念了,因为剧集主战场毫无疑问都是网络平台,但“网感”的气息也逐渐剥离远去,气质向台播剧无限靠拢。
而在最近开播的《书卷一梦》,以及去年的《永夜星河》两部古偶中,网剧似乎又重新找回了“网感”。《永夜星河》女主穿书进入捉妖世界,以恶毒女配的身份落地,开局为了完成新手任务反复被杀、读档重来。
《永夜星河》剧照(图源:豆瓣)
《书卷一梦》开头,女主宋小鱼穿越到了古偶剧本里,剧本名场面之一是她和男主、男二的三个人大风车旋转互捅。进入剧本世界后,她又被编剧强行安排逃婚,如果她按自己的意志顺利大婚,就会遭遇N种新奇的死法,包括但不限于被轿子砸断脖子、跨火盆被烧死、被丫鬟失手推开撞死......
这种碎片化、荒诞、恶搞的剧情,颇有些制作精良、高颜值、女频版《万万没想到》的味道,也终于在“网感”消逝于网剧多年之后,重新带来一丝 “网感”回潮的感觉。
网感的消逝
十年前,“网感”是网剧最自然不过的底色。两位互联网著名“屌丝”大鹏和王大锤,为这种“网感”留下了最早的具象阐释。2012年开播的《屌丝男士》中,大鹏在不同的场景戏仿成功人士,向不同的美女搭讪。后一年播出的《万万没想到》,王大锤穿梭古今虚实,扮演相同的倒霉loser。
剧情足够简单、直接、重复,可以概括为美女不搭理、老板不器重,屌丝们不管在哪个次元都过得异常苦闷,平日在恶俗和好笑的边缘试探,日拱一卒地用自身的悲剧,讽刺精英文化和经典叙事。
《万万没想到》剧照(图源:豆瓣)
在王大锤的宇宙里,唐僧有些低俗爱好,孙悟空也不尊师重道,刘备不是贤明之主,诸葛亮浪得虚名不学无术。《万万没想到》制片人袁玉梅在接受采访时称,这部剧的亮点不在表演,而在“说”和“吐槽”。草根、碎片化和解构叙事,构成了早期网剧“网感”来源。
这种不同于传统台播剧的网络自制剧,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万万没想到》前两季与贺岁篇、《屌丝男士》的前三季的观看量都超过14亿,其中《万万没想到》的第二季广告收益近3000万元。
在巨大的流量和商业回报下,视频网站纷纷加大投入,《万万没想到》制片方万合天宜很快推出了《报告老板!》和《学姐知道》,搜狐在《屌丝男士》后又如法炮制了《极品女士》,爱奇艺和乐视则分别推出了《废柴兄弟》和《太子妃升职记》。这类“网感剧”也很快陷入了同质化和低俗化争议,比如《屌丝男士3》因AV女优客串和成人段子被下架整改,《万万没想到》的续作也被批评“重复梗过多”“创意枯竭”。
这一时期,长视频平台开启砸钱换会员规模的上半场竞争,网剧开始追逐大IP、高昂的制作班底,整体资金投入、内容制作逐渐赶超传统电视剧。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15年爱奇艺以单集500万元的成本买下《盗墓笔记》,2016年腾讯视频以13亿的天价买下《如懿传》的独播权,网络剧的门槛越拉越高,到2020年开启剧场化后,网络剧的类型化越来越成熟。
《盗墓笔记》剧照(图源:豆瓣)
精品化和剧场化强化了类型规范、制作水准,但它们所附带的工业逻辑,也逐步剪除了网剧跳脱、戏谑的表达方式,使得有“网感”的网剧成了极少数。2020年播出的《传闻中的陈芊芊》算是过去10年中少数的强“网感”网剧。荒诞的性别颠倒设定,配合穿越者视角的自我吐槽、讽刺与解构,让这部剧成为了当年的网剧黑马。
但从过去五年的主流爆款来看,从《庆余年》《三十而已》,到《大江大河》《觉醒年代》,再到《人世间》《狂飙》,无一例外都是严肃题材,它们制作精良、追求逻辑严密、风格稳定,已很难看到内容上“旁逸斜出”的风格张力,在形式上越来越靠近当年的“台播剧”。
就像当时《万万没想到》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流行文化生长出来的娱乐产物一样,“网感”连同它所携带的草根属性、讽刺感、解构感,在被长视频边缘化后,又重新散逸到了互联网中,并逐渐作为一股古老的神秘力量催生了剧情短剧的兴盛——过去两年大火过的李宗恒的大学生系列、七颗猩猩的“王妈”系列,都带有强烈的解构和戏仿感。“网感”离了网剧,又在短视频和短剧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为什么是古偶找回了“网感”?
从去年开始,“网感”逐渐在国产剧中回归,而率先重新拾起“网感”特质的,并非曾经的喜剧,也不是讲求现实关照的都市剧,而是看似“落后”的古偶剧。
古偶的网感产生的机制主要靠“穿书”。和《传闻中的陈芊芊》类似,《书卷一梦》中,十八线女演员意外穿越进古偶剧本,在剧本世界,她反复被编剧以低智的方式整死,上演和男主、男配三人旋转互捅,荒诞到恶搞的剧情,颇有些高颜值、制作精良、女频版《万万没想到》的味道。
《书卷一梦》剧照(图源:豆瓣)
同时,因为女主现实中如剧外你我一样,遍览天下烂剧、对各种古偶套路谙熟于心,她能准确地预判剧情,和观众“共脑”:男二表白时她浪漫过敏,男主装逼时她犯尴尬癌,配角推进感情线时她一脸冷漠。“剧中剧”的形式,讽刺古偶的创作窠臼,完成古偶解构古偶的闭环,也算是一种新的网感表达。
类似的设定,也能在去年的热播剧《永夜星河》中看到,穿越到网文平行世界的凌妙妙,在新手任务期间,被男主反复一刀抹脖读档重来;对观众可能会骂的剧情,她先一步吐槽“反派能不能有点逻辑”“这剧情也太降智了吧”。
古偶之所以能实现这种“网感”表达转向,源于它独有的类型弹性。作为一个使命是提供幻想的类型,古偶不依赖现实逻辑维持叙事结构的稳定,也不承担严肃题材的情怀表达,古偶所追求的极致浪漫爱,本身就不合逻辑,因此它才具备拆解剧本、自我讽刺的自由度,能先一步为长剧找回那种“不正经”的网感。
同为偶像剧,现偶只能算是离地半尺,还会受制于现实题材的表达尺度和社会禁忌,而古偶依托幻想外壳和机制带来的宽容性,反而能成为风格创新的试验田。《传闻中的陈芊芊》中女尊男卑的花垣城,《永夜星河》中的剧情读档重来,《书卷一梦》剧本按头男女主接吻,只有在古偶世界里才能成立。
《书卷一梦》剧照(图源:豆瓣)
这一点,古偶和曾经流行的情景喜剧倒是跨类型共通了,不过情景喜剧需要持续的创作能力,也很难向IP借力,雷同的桥段又很容易陷入抄袭争议,且当下的舆论表达和道德审判已经很难容忍情景喜剧再做任何突破的创新,新时代“网感”的交接棒,就只能交给古偶了。
在国产剧生态中,古偶算是迭代最快的类型之一,几乎每一年都会诞生新的题材、新的小众文学。
从剧情作简单分类,过去一年古偶就流行过宅斗爽文、赛博古装、经商大女主和女将军等等。风格上,除了传统的虐恋,这些年古偶又迭代出甜宠派的《双世宠妃》、仙侠轻喜剧风的《苍兰诀》,游戏化的《永夜星河》,以及解构自身、被称为“癫剧”的《书卷一梦》。
虽说这种迭代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买账,但这种变化性让古偶能吸纳短视频、游戏、网文等更新的语法表达,保持与时代心理和流行文化的联动,在一众国产剧中,走在 “网感”的最前沿。
当“网感”成为一种风格
严格来讲,当下“网感”在古偶的回潮,与十多年前《万万没想到》和《屌丝男士》时期的网感剧有着本质不同。
当年自制剧还在草莽阶段,单集成本不超过一万,特效是五毛钱贴图,打斗动画是火柴人简笔画,“网感”更多是资源限制下的本能反应,而非创作者主动选择的风格策略。
《万万没想到》的五毛钱特效(图源:豆瓣)
而在当下,长剧主动征用“网感”,并不是因为没钱,相反《书卷一梦》和《永夜星河》都算是S级的大制作。重要的不是包装是否精美,而是长剧在叙事上需要更轻盈、带有解构感的表达语法,从而创造新的内容体验,重新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如前文所述,如今平台的头部大剧,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更接近当年的台播剧。这固然表明网播剧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台播剧,成为剧集市场的主流内容,但也意味着网播剧的气质正在逐步固化,就像当年的台播剧无法链接移动互联网一代的年轻观众一样,现在的网播剧也需要考虑充盈更多元的气质,确保在更久远的将来仍然能保留自己的主流地位。
经过近十年的精品化和剧场化后,规范的类型化叙事,成为了网剧的“标准语言”。当这类内容趋于同质化时,“网感”反而提供了表达调性的另一种可能,它既能减轻类型化的疲惫感,又能让观众有参与感,尤其短视频的剧集营销权重越来越高的当下,“网感”所能起到效益就更可观了。
《书卷一梦》剧照(图源:豆瓣)
宏观的数据可以佐证观众侧的疲惫感,2024年上半年云合有效播放前三剧集《庆余年2》《与凤行》《墨雨云间》分别是37.9亿、29.5亿、21.6亿,而2025年同期,所有剧集播放量均跌破20亿,最高的《大奉打更人》也仅有19.3亿。
相比之下,“网感”还算是一个有效的风格符号,能很快在观众侧激起兴趣。《永夜星河》开播热度超26000,9天热度破30000迈入腾讯视频爆款俱乐部,《书卷一梦》开播当日站内热度峰值达7687,成为近四年爱奇艺首播热度最高的剧集,开播一周热度也超过9400。可见,观众对这类“网感剧”的新奇感,仍然处于一个相对高峰期。
《书卷一梦》爱奇艺热度破9000(图源:微博@爱奇艺电视剧)
重新被召回到剧集生产线的“网感”,已经没有了当初野生草根的粗粝质感。不同于十年前“网感”一词还有相对明确的指向,《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和《太子妃升职记》都被评价为相似的“又雷又污”,如今的“网感”越来越抽象,毕竟“网”太过泛滥,所谓“网感”就成了一种暧昧、模糊的共识和态度,难以琢磨提炼,也就更难被捕捉用于剧集中。“网感”只能作为一种微妙的风格,用来赋予类型剧的细微差异和特质。
至于“网感”给古偶带来的新奇感波峰还能持续多久,观众未来是否还会需要“网感剧”,或许只有更长期的内容反馈才能给予答案。
参考信息:
1.《财经天下周刊》,万万没想到你能这么火。
2.晚点LatePost,长视频战争:十年 1000 亿人民币,烧出了三家电视台。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