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杨建楠:看好创新药长期投资机会

2025年07月07日,02时46分41秒 机构观点 阅读 6 views 次

“我很喜欢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的一句话:我们并非先看见再定义,而是先定义再看见。”上银基金杨建楠说。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迎来一波狂飙行情,但在冲高后机构对后市走势存在分歧。杨建楠认为,过去几年来创新的低迷行情,给市场带来的“刻板定义”难以在朝夕之间改变,但市场会奖赏敢于接受“新定义”并挖掘长期机会的人。在杨建楠看来,这波创新药的行情刚起步,将是一个长达5至10年的周期性机遇。

伴随创新药企业的快速发展,2025年,经历长期调整的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一鸣惊人。比如杨建楠管理的上银医疗健康混合,自2024年下半年起,增配创新药公司。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该基金近三个季度的净值涨幅达到39.42%。

“我重仓创新药个股的时间相对偏早,那时我国企业只在肺癌治疗方面出现了比当下国际标准疗法更好的产品,市场对创新药板块还不‘感冒’。但今年中国药企在治疗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领域都披露了令人惊艳的早期数据。创新药企业基本面大变,资金纷至沓来。”她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创新药指数涨幅超过18%,恒生创新药指数涨幅更达到了60%。但6月中旬后,创新药板块出现震荡行情,部分资金逢高离场。

创新药行情能否延续?杨建楠认为,目前,国内创新药通过授权产品管线,给跨国大药企提供切入全球市场的机会,目前授权占比快速提升且在部分领域引领全球市场,后续将持续收到远高于国内的临床里程碑付款和上市销售分成,将开启全球化新周期。

同时,杨建楠分析道,在政策支持下,一大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产品商业化,它们的收入快速增长。从2025年起,创新药企将逐步兑现利润,进入盈利周期,利润增速有望快于收入。目前创新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不到十个百分点,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在70%以上,因此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在杨建楠看来,部分投资者基于过去几年创新药的表现,在板块出现冲高回落时出现恐慌情绪,但创新药今年下半年还有更多的催化因素,包括医保和商保谈判、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等大会的召开,以及创新药国内销售情况改善等。因此,她判断这波创新药行情才刚刚起步,将迎来一个长达5至10年的周期性机会。

“国内创新药企业的产品已逐渐从ME-TOO(同类类似)过渡到BEST-IN-CLASS(同类最佳)主导。依托‘工程师红利+临床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些企业的胜率较高,业绩可预测性也较强。”她说,A股和H股医疗投资的独特机会也来源于此。

具体选股上,杨建楠认为,中国创新药企业能低成本且高效地研发出更好的品种,将结合这种优势,挑选“从1到10”或“从10到100”的投资机会。

创新药企业如何估值?杨建楠告诉记者,因为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失败率相对较高,多数药物仍处于研发阶段,未能贡献收入利润,因此主要按DCF(现金流折现)或PS(市销率)估值法进行估值计算。对于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企业,则采取分部估值法进行估值,主业按PE(市盈率)估值,创新药部分按照DCF或PS估值,再相加得到一个合理的企业市值。目前,港股创新药估值平均在2倍PS,A股创新药大约为3倍PS,而海外大药企的估值在5倍PS左右。因此,杨建楠认为当前A股和H股中的创新药板块估值仍是合理的,且H股中的相关个股更具性价比优势。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