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农商行终止IPO,上市银行储备库3年减半

2025年07月06日,20时51分26秒 投资建议 阅读 6 views 次

继药都银行、海安银行、马鞍山行、广州银行之后,又一家银行选择撤回IPO申请。近日,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顺德农商行”)及其保荐人中金公司向深交所提交IPO申请,7月4日,顺德农商行正式终止审核。

随着顺德农商行的退出,原本全面注册制后10家申报IPO的银行队伍已经少了一半,仅剩5家银行尚在排队中。

在A股市场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赴港上市是另一路径选择,不过,对于中小银行来说,A股上市难,主要难在上市前,而H股的难恰恰在于上市之后。

“近年来,银行IPO进展缓慢,一方面与资本市场政策调整有关,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上市资源更多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与近两年A股市场震荡有关,银行股体量较大,需考虑上市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储备库从10家降至5家

2023年初,全面注册制启动,10家拟上市银行平移至交易所,分别为申报深市主板的广州银行、东莞银行、马鞍山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申报沪市主板的海安银行、药都银行、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昆山银行。

此后,上述10家银行步入了漫长的等待期,排队最久的药都银行自2018年3月就已发布了招股书,在等待了近6年无果后,于2024年1月10日撤回了IPO申请,药都银行是10家拟上市银行中规模最小的一家。

2024年6月26日和2024年7月2日,海安银行、马鞍山行先后终止审核,这两家银行的规模在10家中处于偏后的位置。而2025年1月17日终止审核的广州银行是这10家中规模最大的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终止审核,上述5家银行依旧处于受理状态,均未进入问询环节。

除上市前景黯淡外,业绩下滑也是银行选择撤回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构化金融专家宋光辉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从中小银行自身的发展来看,在当前经济下行,竞争压力较大的环境里,其发展瓶颈不是资本金不足,而是风险管理的问题。银行业本身就是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与实体经济的景气度高度相关,当前存在很大的业绩压力。

以今年内先后撤单的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为例,两家银行均面临着业绩增长乏力的困境。年报显示:广州银行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1.53亿元、160.03亿元、137.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9亿元、30.17亿元、10.12亿元。营收、净利润双双连年负增长。

排队6年无果终止IPO

顺德农商行最早于2019年提交招股书,2023年“平移”至交易所,截至撤单前,已排队6年。

在招股书披露的超8年的财务数据中,顺德农商行经历两轮业绩下滑,第一轮是2020年,受疫情期间主动降息减费,以及对揭东、揭阳农商行战略投资所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当年,该行营业收入下降25.86%,归母净利润下降26.97%。

随后,顺德农商行的业绩增速很快恢复至正增长。直到2023年遭遇IPO申报以来的第二轮业绩下滑,当年,该行营业收入下滑7.82%,净利润下滑0.05%,而在前一年,该行的净利润已经先行下滑2.9%。

2024年,顺德农商行在官网披露了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31.74亿元,同比下滑8.26%。虽然营业收入微增,但净利润依旧处于下滑通道。

在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更是双双下滑。其中,利息净收入下滑11.25%,顺德农商行称,主要是受LPR连续下调、房贷利率重定价及普惠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主动下调利率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报告期内本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其他投资利息收入有所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降幅为8.56%,该行称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债券承分销、代理保险规模收缩,对应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同时,顺德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在进一步承压,去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40.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4亿元,不良贷款率1.61%,比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叠加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顺德农商行的关注类贷款有所上升,余额为80.69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3.20%,比上年末上升1.28个百分点。

顺德农商行称,关注类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期贷款客户申请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的情形有所增加,本行严格执行风险分类新规,将该类贷款认定为重组贷款,将其风险分类下调为关注类。

在各类型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去年的不良率尽管下降,但依旧在3%以上,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较快,比上年末上升0.80个百分点至1.92%,其中,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达到2.92%。

A股难在上市前、H股难在上市后

作为外源性补充工具,IPO是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带来巨大的资本增量,而且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优先股等方式继续对资本金进行补充。

不过,近年来,银行A股上市节奏明显变缓,2019年是银行上市的高峰期,当年有8家银行登陆A股市场,2020年至2022年分别有1家、4家和1家银行上市。

2022年1月,兰州银行(001227.SZ)上市,这是A股市场最近一家上市的银行,此后,再未见银行上市的身影。2022年4月,江苏大丰农村商业银行未能通过证监会首发,打破了银行类金融机构IPO“逢会必过”的惯例。

在项目储备方面,随着顺德农商行的退出,原本全面注册制后10家申报IPO的银行队伍已经少了一半,仅剩5家银行尚在排队中,分别为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湖州银行、湖北银行和昆山农商行,其中,仅湖州银行步入了问询状态,但也仅仅是停滞在问询状态,其他银行依旧处于受理状态。

在A股市场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赴港上市是银行的另一路径。比如,今年1月份,宜宾银行(02596.HK)登陆H股,成为继东莞农商行(09889.HK)之后又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

尽管港股市场上市路径较为容易,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真正的压力恰恰在于上市之后,低估值、低成交、上市首日易破发的特性犹如“三座大山”悬于顶。

从股价来看,渤海银行(09668.HK)、江西银行(01916.HK)、哈尔滨银行(06138.HK)、九台农商银行(06122.HK)、中原银行(01216.HK)、甘肃银行(02139.HK)等上市银行最新股价均已跌至1港元/股以下,进入“仙股”阵列。

而广州农商银行(01551.HK)、晋商银行(02558.HK)、盛京银行(02066.HK)、郑州银行(06196.HK)、贵州银行(06199.HK)等上市银行的股价也步入了1港元~2港元的区间。

在成交量方面,港股市场上的内地中小银行股交易并不活跃,例如,Wind数据显示:7月4日当天,就有泸州银行(01983.HK)、九江银行(06190.HK)、宜宾银行、晋商银行零成交。

去年,在港上市八年多的锦州银行宣布退市,在公告中,锦州银行称,该行H股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价格范围内,交易量也一直低迷。从股权市场有效融资的能力极为有限,上市地位不再对银行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管道。

7月3日,九台农商银行也宣布要退市,去年11月中旬,该行股价持续下跌,低于1港元,今年1月份最低曾触及0.33港元/股。该行的成交也较为惨淡,根据Wind数据,九台农商银行多日零成交,近五年、近三年、近一年的股价涨跌幅分别为-78.63%、-81.19%、-63.39%。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