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2025年07月03日,10时48分2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5 views 次

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在“136号文”等政策刺激下迎来了久违的“抢装潮”,产业链价格也一度随之走高。但在“430”“531”等节点相继“落幕”后,“抢装”也偃旗息鼓,价格再次掉头向下。

及至6月,市场交易价格持续走低,行业悲观情绪不断滋长,涨价期间打破自律公约和行业呼吁冒头催长的产能变得尴尬,甚至成为负担,一些违规乱象如今看起来已成为“黑历史”,形势变换兜转一轮,产业链各环节想必也会愈发意识到,行业目前最需要的,仍是打破“内卷式”竞争怪圈,合力扭转下行周期。

硅料: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龙头“收储”箭在弦上

硅料方面,根据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7月2日,致密料交易均价约35元/kg,单月下跌2.7%,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跌超10%,相较去年初水平已下降46.2%。

此外,4月即出现降价苗头的颗粒硅,6月同比又下降了1.5%,连续三个月走弱,价格降至34元/kg,较去年末今年初下跌5.6%,对比去年初降幅达到42.3%。

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观察,6月以来,一线硅料大厂在下游要价极低的情况下难以达成订单,其余中小厂商价格明显松动,导致市场均价持续走低。而下游硅片企业目前仍有不少硅料库存在手,压价情况短期内不会扭转,硅料端减产幅度则不及预期,供需错配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未来价格走势仍承压。

硅料减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破除“内卷”的必要措施,但目前进展似乎不佳,也因此,从5月起即传出消息,称硅料“六巨头”(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拟通过成立专项基金对存量硅料产能“收储”等方式推动行业“大整合”,实现产能出清。6月11日,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对媒体确认了相关方案确实存在,并表示目前头部企业已在密切沟通,部分龙头已达成一致并启动与小厂商的谈判,后续将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推动。有业内人士认为龙头企业公开发声意味着整合一事已有一些实质性进展。不过,相关方案需要数百亿资金,涉及诸多企业实体,全面铺开实施可能仍有不少难点需要克服。

硅片:供需再次逆转,价格应声走弱

硅片方面,根据InfoLink的最新统计数据,N型182-183.75mm尺寸硅片目前交易均价为0.88元/片,单月下跌7.4%,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低16.2%,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去20%,相较去年初水平降了58%。

182*210mm尺寸N型硅片目前交易均价1.01元/片,单月下跌8.2%,眼看就要跌破1元线,较去年同期水平低25.2%。

N型210mm 硅片交易均价1.2元/片,单月跌幅扩大至7.7%,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低14.3%,对比2024年初降幅高达62.5%。

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今年1月至4月,硅片价格迎来快速上涨,但5月、6月明显承压下降。此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下游需求的变化,如果说5月只是市场在窗口期临近时压价抢出货,那么6月下游需求已疲态尽显,此前还一度供不应求的市场迅速换档到观望阶段,电池厂家只按需小批量低价采买。在这一背景下,硅片价格走低也在预料之中。

好消息可能是,硅片厂商降本、减产的动作较为积极,6月开工率已整体下降。硅业分会预测称,在供应减少和成本支撑下,硅片价格再度大幅下跌的概率相对较低。

电池片:市场持续下行,七月压力加剧

电池片方面,截至7月2日,N型182-183.75mm TOPCon电池片交易均价单月下跌8%,跌至0.23元/W,年内下降17.9%,与去年同期相比低23.3%,相较2024年初降幅达到51.1%。

N型182*210mm TOPCon电池交易均价0.245元/W,单月跌幅扩大至7.6%,年内价格变化也由平转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已跌去18.3%。

N型210mm TOPCon电池片目前交易均价0.45元/W,单月大跌9.3%,较去年末今年初水平下降了14%。

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与硅片环节类似,年初开始迎来大涨行情的电池片也在告别“抢装”后遭遇“报复性”下跌。而且,据了解,目前已统计的7月份电池片直采订单量较上半年已大幅下降,随着此前“抢装”热潮中“变卦”开工增产的产能堆积,未来价格压力会进一步加剧。Infolink方面也认为,即便当前电池片价格已低于平均生产成本甚至现金成本,但后续走势仍较悲观,唯有7月排产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暂时缓解当前供需严重失衡造成的价格崩跌。

组件:龙头涨价尝试落空,维护市场前路多艰

组件方面,截至7月2日,TOPCon组件交易均价仍为0.68元/W,与5月末价格基本持平,年内降幅仍为4.2%,较去年同期水平低22.7%。

HJT组件方面,7月初的交易均价较6月初又下降了1.2%,降至0.83元/W,年内价格下降了4.6%,较去年同期水平低20.1%,与去年初相比降幅达到32.5%。

此外,BC组件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可观,各机构也开始将其价格纳入常规统计之中,根据InfoLink的数据,集中式项目目前BC组件主流产品交易均价为0.78元/W,工商业分布式项目约0.8元/W,价格走势相对稳定。

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总体来看,在5月价格走低、跌至历史新低水平并低于现金成本后,一些组件厂商就已开始试探性调高产品报价,但根据数字新能源DNE的调研,推涨最终未能成功落地,6月上旬的SNEC光伏展过后,不少包括一线企业在内的厂商又开始调低报价。而且,“531抢装”落幕后(5月光伏装机同比暴增388%,其急切程度和蜂拥之势可见一斑),各地对“136号文”的承接政策多未落地,不少规则难以明确,业内普遍认为三季度光伏下游投资建设会进入停滞期,需求走弱也必将影响上游制造业的市场行情。而企业手中的庞大产能尚未消化,出海又面临颇多曲折、未知,前路愈发茫茫。

高盛也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将光伏行业产能出清的拐点预期延后至2026年下半年,但这也不代表着熬过这一年就能迎来春天。实际上,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就在讨论价格拐点、出清拐点,主流的预测时间点从2024年下半年延至2025年初、2025年下半年,目前又有大幅推迟的迹象,而且,所谓“拐点”,靠的终非天时,而是人力,如果行业一有风吹草动、形势变化,就引起又一波的无序竞争、一拥而上,那么即使迎来拐点,也未必是向上的。终究,只有打破“内卷”的困局,才能突破当前的桎梏。

近期,刊登于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的《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以“光伏组件低至每瓦六毛多……”开篇,描写“内卷”之下,“竞争失去节制,市场机制受到扭曲,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分析破除“内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剖析了光伏行业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和盲目招商、高标准市场体系及经营主体退出机制不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给出深化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持续扩大需求、加强依法整治、强化标准引领、着力转型升级等破局之道。

7月1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也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近期也有报道指出,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光伏行业的自律、反“内卷”问题,相关举措和进展也关系到2025年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相关精神、部署的落实。6月上旬SNEC展会上,多家企业将技术创新放在C位,呼吁以“新”破“卷”;6月中旬,连接决策层与企业端、聚合行业声音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召开了以“限产保价”为核心议题的行业会议,提出在三季度进一步升级减产措施,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并严控低于成本价投标、“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等违规行为。

上半年的疯狂与踟躇已然告一段落,未来一段时间,光伏行业必定要回到反“内卷”的主路上来。(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蔡鹏程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