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讲“横渠四句”,刮起一场文化风暴
靠着知识分子标签出圈的董宇辉,眼下正在承受这一标签带来的副作用。
起因是董宇辉在直播时讲到了北宋思想家张载以及他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随后,网红企业家聂圣哲在网上批判董宇辉的解读,直指董宇辉讲解的“横渠四句”是“假大空”,认为董宇辉是孔子口中的“今之学者”,借传统文化包装商业行为。
此番言论一出,社交平台便因此引发争论。董宇辉的三千万粉丝在各大社交平台为董宇辉“反黑”。
起初,这只是董宇辉粉丝和聂圣哲之间的争论。但随着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称赞聂圣哲是“当代杰出人物”,争论迅速升级。尽管于东来后来表示并不太了解董宇辉,但这未能平息舆论骂战。
在这场骂战中,随着“横渠四句”的热度持续攀升,舆论焦点逐渐从粉圈之争转向文化领域:从初始围绕“董宇辉配不配说横渠四句”的争议,转向对“横渠四句”思想内涵本身的探讨:有人认为这四句是假大空的口号,暗含“权力幻想”;有人坚持认为这是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一时间,各类解读层出不穷,围绕“横渠四句”,张载的生平、思想及时代背景均被细致剖析。最终,这场围绕董宇辉和聂圣哲之间的舆论之战,演变为一次围绕“横渠四句”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意蕴的公共探讨。
据不完全统计,董宇辉在直播间共讲了三次“横渠四句”。
最初还在东方甄选时,董宇辉在两次卖书时讲到了张载和横渠四句。当时,董宇辉大致是这样讲解的:
“横渠四句”把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哲学价值观体现出来了,这是极其崇高的理想追求,同时又紧贴普通的百姓,有一颗极强悲悯的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告诉知识分子,你的落脚点是什么。
最近一次是2024年10月,董宇辉在陕西眉县推广文旅时,在位于眉县横渠村的张载祠讲到了横渠四句。据“眉县文旅”发布的抖音视频,董宇辉是这样讲解的:
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奋斗,你需要坐标、指引。张载是一个关中大儒,他的这四句话(横渠四句)激励了很多人。古树长青,就像张载的精神长青。人生遇到波折和挑战的时候,看到这四句话会重新注入力量。
图源:抖音@眉县文旅
总结来看,作为知识分子的董宇辉,对张载及其“横渠四句”表示认同。董宇辉的管理理念是“利他”,并以“助农”和“传播文化”为目标,今年4月他刚刚获得《人民文学》颁发的“传播贡献奖”。
董宇辉讲解横渠四句后,网红企业家聂圣哲对其展开了猛烈猛击。
据“fafa新启蒙”视频号发布的视频,聂圣哲斥责董宇辉讲解的横渠四句是“假大空的东西”。聂圣哲认为张载所处的时代讲这四句话有其时代性,但是董宇辉现在还在讲就是在“忽悠”,并质疑董宇辉“为天地立心,你立得了心吗?”
自走红以来,“文化人设”就是董宇辉身上最具争议的一个点。有人质疑董宇辉称不上是“文化人”,也有人批评董宇辉是在利用“文化人”人设进行带货。
在传统文化中,“横渠四句”被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之一,它蕴含着利他精神和舍己为人的抱负。因此,舆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董宇辉身为一个带货主播,配不配讲横渠四句”上。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点赞介入,让这场舆论之争迅速破圈。
于东来在抖音上称赞聂圣哲是“时代的智者”,引发董宇辉三千万粉丝的强烈不满。后来,于东来发抖音视频称,“我不太了解他(董宇辉),也知道他年轻!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是美是丑是智慧最终让时间和对社会的作用来验证!”(现已删除)
图源:抖音@胖东来于东来
对战愈发激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讨论不可避免地探讨了“横渠四句”的来历、思想内核、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意义等。
一时间,“横渠四句”成为讨论度最高的热门话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知名人物纷纷发声。最终这场争论从董宇辉和聂圣哲的粉圈骂战,上升到了对“横渠四句”的文化探讨。
从网上舆论来看,此番争论主要围绕两个层面:
第一,董宇辉配不配说“横渠四句”?
这是最初舆论的讨论核心。认为董宇辉不配说“横渠四句”的人,首先认可横渠四句代表的含义:代表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准则和理想追求。
但是在他们看来,董宇辉的行为和这句话的内核不相符,也就不配说。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董宇辉作为一个带货主播,是在借文化之名博流量、捞钱财,这是典型的商业表演。其次,董宇辉带货的产品多次引发质量担忧,他们质疑难道这是“担当”?这叫“为公”?
他们认为,董宇辉刚在直播间念完为生民立命,转头就在直播间上起了链接,属实有些违和。
有人直接在董宇辉讲解“横渠四句”的视频底下留言,将“四为句”(即横渠四句)改为“五为句”,在后面接上一句“为粉丝上链接”。
更有人直接改写“四为句”,即“为带货立心,为佣金立命,为电商开太平,为家人上链接”。
支持方则认为,“横渠四句”是中国传统文化,任何人都有讲解的权利。
更深层次的解读是,他们借助张载的生平和董宇辉进行对照,来证明董宇辉配说“横渠四句”。他们认为,张载在陕西尝试井田制,是为百姓做实事;董宇辉在直播间助农,卖出几百万单农产品,也是在做实事。
如果说,上述对横渠四句的探讨集中在董宇辉的个人行为是否配得上“横渠四句”,那么后续的探讨已经脱离董宇辉本人,上升到对“横渠四句”本身的文化探讨。
这也是舆论探讨的第二个层面,“横渠四句”究竟是假大空的口号,还是真实的精神追求?
这已经不单单是粉圈之争,而是社会各界对“横渠四句”的解读,分为抵制派和主张派。
抵制派从多个角度来否认这四句,比如他们认为“横渠四句”空有理念而无实现路径的做法;认为横渠四句是士大夫情怀,带有权力幻想和做官目的;还有人从根本上否定张载,质疑张载本人没有资格说横渠四句,甚至质疑张载自己做到了吗?
张载的生平经历和政治主张被拿出来讨论,来论证张载是否有资格说“横渠四句”。
据《张载集·经学理窟·周礼》,张载的政治主张是:井田得均平之道。其核心是通过恢复古代井田制解决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不均问题,以实现社会均平。张载尝试在地方实验,但是最终未能推行。
抵制派认为张载此生做的实事也就仅此而已,而且还没有推广开来。因此,他们认为张载自己都没有做到“为生民立命”和“为万世开太平”,也就不配说“横渠四句”。
此外,他们从根本上否认张载。在他们看来,张载的“横渠四句”是宋明理学的产物,是封建儒学错误的巅峰之作。他们否定的不仅是横渠四句,也是背后的儒家文化。这又引发了大众对宋明理学以及儒家文化的探讨。
主张派不仅认可张载用实践检验所知所学的行为,也认可张载就是一个务实家,比如张载向范仲淹上书直言,献《边议九条》。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师刘根勤在文章《百年前打倒孔家店和百年后批判横渠四句的,是同一群人》中写道,张载夫子的德行、事功与言论,刻骨铭心。张载对当时作为宋夏前线的陕西军政的贡献,对学生的教导和对陕西士风与民风的影响,千年不坠。
刘根勤认为圣贤的境界,大部分是做不到的,甚至想想都费劲,所以只能仰望而不能企及。如果拒绝仰望,那只能在尘世的泥沼中挣扎、堕落与毁灭。
在这场文化讨论中,从“横渠四句”开始,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纳入讨论范围中。
实际上,董宇辉之外,古往今来,围绕“横渠四句”的解读一直争论不休。
“横渠四句”诞生于北宋时期,当时,儒学式微,社会秩序亟须重建,一批儒家知识分子试图从宇宙本体的角度重振儒学。在此背景下,张载提出了以宇宙本体论为基础的一系列思想,“横渠四句”便诞生于此。
理解“横渠四句”还需了解张载的哲学观,张载在《西铭》中写道,“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天地可称之为“我”的父母,而天下的民众则为“我”的同胞,也就是天下万物、宇宙中的一切均与“我”有关。
图源:古诗文网
在这样的哲学观念影响下,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
南宋朱熹评价张载,“横渠之学,出于孔孟而集其大成。”不过,朱熹也表示,“此皆先生(指张载)以道自任之意。”意思是说,这是张载对自己抱负和理想的抒发。明末思想家王夫之也认为,“横渠四句”是儒家“内圣外王”理想的最高体现。
20世纪初,中国在发展上落后,儒家文化备受争议。提出“打孔店”的胡适,点评“横渠四句”,不过是四句空洞的、不可解的话。
曾担任胡适秘书的胡颂平著有《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其中记录了胡适对“横渠四句”的看法。
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子曾来拜访胡适,这位后辈引用了张载的“横渠四句”,被胡适称之为“四句空洞的话”。胡适反问他:“怎么叫‘为天地立心’?你解说给我听”,并在最后劝说后辈,“你的祖父是学天文的,你不应该再引这些不可解的话”。
胡适对“横渠四句”的批判,源于其思想立场和文化观念。比如他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影响,反对空谈好听的“主义”,他认为这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和胡适同时期的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却将“横渠四句”当作人生信条,以“横渠四句”自我激励。他一生的著作中,多次提到张载的“横渠四句”。
他在《新原人》自序中写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心立命之用乎?”。
冯友兰在1990年去世前几个月,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的修订工作。他以“横渠四句”作为全书结尾,还补充了四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除冯友兰外,国学大家马一浮也极力推崇“横渠四句”,马一浮经常用“横渠四句”来勉励学生,教导学子要敢于在民族危难之际担当重任。
最近几年,对于“横渠四句”的讨论,依然持续不断。比如对其“有用论”和“无用论”的争辩,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这是精神专制,带有权力意味。
持批评态度的人,大多认为“横渠四句”不具有现实意义,是片汤话、大忽悠。有人认为“横渠四句”是道德表演的台词,和民生脱节;有人反感这几句话,是因为他们讨厌宏大叙事,更希望关注个体命运;还有人说张载的经历撑不起他说这话,认为张载本身就在吹牛。
他们的批判大多站在当下立场。比如有人解读:“为生民立命”听着高尚,但是却戳中了现代人反感被代表的痛点;“为万世开太平”,充斥着等级感,虽没有主语,但是却暗含只有“士大夫”才有资格说,和现代的平等观念有冲突。
图源:知乎网友
对“横渠四句”的解读,早已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讨论。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讨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的人都是怎样的想法?”
有一个高赞回答表示,张载思想确实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在这个时代局限性的范围之中,张载并没有愧对自己,一生都在尝试践行自己的想法。
历来对“横渠四句”的解读数不胜数,董宇辉的观点只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董宇辉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播力。文化传播从来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而是一个充满争论、解构与重构的过程。
参考资料:
《“横渠四句”引争议:该不该“论迹”又“论心”? 》新华日报
《于东来:不了解董宇辉 从来没有说过董宇辉什么》新浪科技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
《冯友兰对“横渠四句”的执著情怀》沈素珍 钱耕森
《浅析张载“横渠四句”及其醒世之力》崔星晨,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百年前打倒孔家店和百年后批判横渠四句的,是同一群人》刘根勤,儒家网
《光明日报国学版:横渠四句再解读》林乐昌,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