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陆丰:将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级

2025年05月28日,17时46分57秒 国内动态 阅读 16 views 次

“上期所将持续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不断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在5月28日召开的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陆丰说。

在航运衍生品领域,目前境外有新加坡交易所等4家交易所上市了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等约200个品种,但总体交易较为清淡。上期所2023年8月18日上市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首次将期货市场服务领域拓展到航运服务业,填补了我国航运类衍生品的空白,在近年运价高波动的背景下,为我国贸易出口企业提供了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

“上市以来,航运指数期货市场运行稳健,期现价格联动良好,市场参与积极,期现融合逐步显现,为航运企业风险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陆丰说。

截至2025年4月底,航运指数期货运行41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约5445万手,日均成交量约13万手,累计成交金额约4.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约114亿元,期末持仓量8.73万手,日均持仓量8.35万手。据美国期货业协会数据,2024年航运指数期货成交量约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运衍生品的6.2倍。

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全球超过80%的贸易货物通过海运运输,2024年海运总量约126.3亿吨。按货物种类划分,海运可分为干散货、油品和集装箱运输等大类,行业链条长、相关企业众多。中国外贸运量占全球总运量超过30%,海运承担了我国对外贸易量的90%,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航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大涨大落的海运费成本逐渐成为业界广受关注的“痛点”,航运产业链企业、外贸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

“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关注到,航运产业上中下游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正在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外贸出口企业、货代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期货进行保值避险,利用期货端的收益弥补了现货端的损失,平抑运费波动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稳定了生产经营利润。”有机构人士称。

陆丰介绍,一年多来,航运指数期货期现价格走势高度相关,目前已顺利完成7次现金交割,价格发现合理,交割期现价差均在1%附近。

陆丰称,下一步,上期所将围绕三大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始终把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职责,继续维护航运指数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二是大力实施“启航工程”市场培育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三是持续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不断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