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2025年05月24日,16时23分51秒 国内动态 阅读 8 views 次

(转自:大象财局)

同志们,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打五毛钱的赌:在接下来数年里,我们还有可能持续见证历史!

5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报价分别为3.00%3.50%,双双降了10个基点。

这也是LPR今年首次调整,距离上次调整时隔7个月。

拉长周期来看,自20198月份到现在,5年期及以上LPR总共调整过11次。

此前最大幅度为20242月和10月,降幅均达25个基点,另有2次降幅15个基点、410个基点、35个基点。

100万本金房贷、30年期等额本息个人按揭计算:

调整后月供可减少56块钱,赶上星巴克搞活动合两杯咖啡钱;

30年累计利息减少约2万块,相当于国家给孩儿减免了四年公立本科学费。

客观来讲,LPR下调还是非常符合此前预期的。

就在同一天,中农工建交等多家国有大行相继宣布:降低多个期限的人民币存款利率15-25个基点。

调整之后,1年期定存0.95%2年期定存1.05%3年期定存1.25%5年期定存1.3%,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05%

10万块钱定存一年,利息只有950块钱,如果是存活期,一年下来利息只有50块钱!

写这段儿的时候,我差点以为自己眼神儿出毛病了。

如今翻遍整个市场,怕是也难以找到2个点以上的存款利率了!

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其实,这一把存贷利率双降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择机降准降息”的提法,我们从年初听到年中,现在终于算靴子落地了。

年初起,金融机构中长期大额存单纷纷停售,部分险企还停售了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险;

57日,央行全面降低政策利率10个基点时,已宣布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

隔天,央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即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此前的1.50%下调至1.40%

尽管市场早有心理准备,但双降真的落地之后,依然给市场不小震动。

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一方面,这次LPR下调10个基点,整体幅度不算大,却是在房贷利率与银行业净息差双双处在历史低位的环境下做出的。

相当于低调向外界暗示:最低纪录并非固若金汤,未来还有可能作进一步突破。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比贷款利率更大,相当于为后续的降息预留空间。

既有利于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也有利于减轻银行业净息差压力。

妥妥的一举两得!

另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就是——

伴随着存贷款利率双双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率也会逐步下行。

说白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各类金融资产的定价锚点。

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已经基本稳定位于1.6%左右。

后期,大家还可以继续关注该项指标的走势。

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在今天这样的局面背后,有三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咱们必须得能看明白:

首先,从银行自身情况看,它们的压力确实大。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警戒线已经降至1.43%,较1.80%的警戒线低了近40BP

现在这个情况,你就是让银行敞开了放贷,它每多放出去10块钱,也只能赚143厘。

不知道的还以为银行跟福利机构拜了干哥们儿…

从最新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来看:M1减少约40000亿、M2减少约8900亿。

通俗地讲,老百姓早就想明白了——

与其把钱放在压根儿就跑不赢通胀的存款上,还不如拿这笔存款提前还贷呢!

因此,压力转移到了银行这边:不降息顶不住劲儿、息差走廓也顶不住劲儿,太难了!

这才给出了存贷利率双降,且存款利息降幅大于贷款利息的戏码。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利率中枢进入混战期。

众所周知,鹰酱那边已经事实上进入降息通道,外界预期年内可能降息2-3次;

欧洲那边跪得更彻底,自20246月算起,已连续降息7次;

另一大型西方经济体——日本,更是长期执行事实意义上的零利率政策…

其它一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经济体也处在利率下行轨道中,包括但不限于:

越南、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

外部长期低利率环境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很难再固守过往的利率基准线。

三是内部提振消费,已经成了经济工作的刚需。

尤其是2025年一季度,GDP增涨5.4%,但CPI却给出了0.1%的降幅。

充分说明:内需不足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项,改善消费对增涨后劲儿的反哺空间很大。

于是乎,降准降息释放出上万亿资金,也就成了必然手段。

可是,银行是这么寻思的,事实真能如它所愿吗?

来来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2020年以后,中国家庭储蓄率一路走高,直到今天也没能掉头向下。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全国老百姓新增存款分别为17.84万亿、16.67万亿和14.26万亿。

2025年一季度,全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9.22万亿!

一个季度存的钱就干到了去年的60%,后面还仨季度呢!

关于老百姓存款的动机,大家当然心知肚明:

用预防性储蓄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才造成了“我管你存款利率怎么降?就是拦不住大伙儿一股脑往里存钱”的局面。

咱说实话,存款这玩意儿是把双刃剑——

对你来说是资产,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那就是妥妥的负债。

降低存款利率,意味着银行无法再付给你高额存款利得;

若往上追溯,它也很难找到安全且高收益率的资产选项。

因此,我们可以下一届简单粗暴的结论:

低利率,往往伴随着资产荒。

关于这一点,四月份的社融数据其实也给出了答案——

政府债券净融资9729亿,占比83.9%,其它总和1862亿,占比16.1%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存款跑不赢通胀,贷款挣不了大钱”这种大型抽象魔幻现场。

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从更为宏观的历史视角来看,随着增长率逐步放缓、债务边际收益逐步收缩,利率持续走低几乎是必然宿命。

各国央行齐刷刷地希望将本国通胀压缩至2-3%区间。

我们甚至还给它取了个名,叫作“温和通胀”。

听起来很美好!但无数现实证明:

所谓“温和通胀”,在操作层面要通过持续压榨利率下行空间来实现。

下面这两张图体现得淋漓尽致——

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活久见!利率直接砸穿1%,听见一片哀嚎…

1993年时,我国银行利率一度高达13.86%,而30年后,这一数值仅有2%

而过去40年里,鹰酱那边儿每次刺激经济过后,利率中位数水平都比前一次更低。

以上,描述的正是宏观经济一步步放缓的过程。

具体到我们自身来看,已经到了必须要适应新常态的关键节点。

不久前,央妈曾发出过预警:

“当前物价回升速度明显低于金融总量增速,要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

这与我们普通人的体感高度吻合。

在此斗胆讲一句:要想打破这样的局面,的确有必要改变现有放水路径。

单一信贷端放水已持续数个季度,但还不足以改变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信贷意愿与收入预期。

用老百姓的话讲,你再降低借贷成本,借钱总还是要还的。

传统的宽货币、宽信用路径,大致相当于你给我花呗额度提高了,但如果我压根儿就不用花呗呢?

在经济上行期,咱确实听说过有人把花呗里的额度当作自己的钱,有这种底气的根本原因在于预期到位;

可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花呗额度再怎么提高,似乎也远不如余额宝里的数字来得让人踏踏实实。

宽货币、宽信用的本质,是拉低负债门槛。

但我得先有能力cover负债,你额度提升对我来说才更具现实意义。

说到这儿,忍不住想起一个老生常谈却历久弥新的话题——

“怎么就不能给大伙儿涨工资呢?”

很简单!我国80%以上的劳动人口在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工作。

涨工资的最大前提是企业利润率上升。

但问题就是,就业容量最高的一干企业整体利润率在过去几年里的下行压力较大。

眼前我们看到的信贷端持续放水,其本质上也是在对冲企业利润端下行的现实。

连你都知道,花呗额度和余额宝的余额不是一回事儿,你觉得企业家不知道还是企业不知道?

利润率走低、消费端拖累的背景下,企业扩张的预期着实有限。

因此,金融端放水即便是信贷成本再低,也难以变成普通打工人的工资和奖金。

要冲破这道链条,有两条关键路径必不可少——

其一,通过财政端与信贷端协同发力解决就业与居民增收问题;

其二,通过产业升级拉高社平工资,再透过消费反哺更多岗位。

基于以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当前最大的可见事实便是——

稀缺资产与非稀缺资产未来的价值剪刀差还会进一步走廓;

距离头部城市、前沿产业越近的资产,穿越周期的能力就越强。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