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混战后又陷内控风波,血液制品巨头派林生物两任董事长遭警示,靠什么破解资源和增长矛盾

2025年05月23日,16时51分26秒 国内动态 阅读 6 views 次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股权混战后又陷内控风波,血液制品巨头派林生物两任董事长遭警示,靠什么破解资源和增长矛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血液制品市场巨大潜力导致商战日益激烈,不仅企业之间你争我夺,暗战不断,企业内部也是纷争迭起。

近日,血液制品龙头企业派斯双林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派林生物”)公告披露了因内控缺陷遭监管处罚的内幕。山西证监局对派林生物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由于内控漏洞涉及新旧两届管理层,公司现任董事长李昊、时任董事长付绍兰及现任总经理荣先奎、现任董秘赵玉林、时任总经理袁华刚均被追责。

派林生物不仅要处理内部管理体系隐患,还面临着业绩下滑的挑战。在2025年一季度,派林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4.00%和26.95%,终结了公司自2018年以来连续6年净利润正增长。对此,派林生物将原因归结为产能扩增停产导致产品供应量同比下降。

年中,派林生物3100吨新产能将逐步投产,公司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能否解决阶段性供应压力以及同步升级合规管理机制?对于上述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采访派林生物,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股权纷争“后遗症”

派林生物前身系宜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直到2021年,公司更名为派林生物,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不过,派林生物的动荡却未就此尘埃落定,2023年拉开的一场波澜起伏的股权纷争大戏,吸引着市场各方的目光。

2020年,在时任控股股东浙民投对派林生物进行资产重组之际,黑龙江血制品企业派斯菲科被派林生物收购,由此派斯菲科实控人、董事长付绍兰进入派林生物,后被推举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派林生物由此进入“付绍兰时代”并开启高速发展阶段。

然而在2023年,付绍兰与浙民投就发展战略产生严重分歧,浙民投将所持派林生物股权受让给胜帮英豪从而退出,双方纷争就此告一段落。胜帮英豪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陕煤集团”)控制的合伙企业,陕煤集团为陕西省国资委100%持股的企业,所以派林生物实际控制人相应变更为陕西省国资委。拥有陕煤集团背景的李昊被选举为派林生物新一任董事长。

不过,胜帮英豪在入主派林生物后着手对董事会“换血”,再次引发与付绍兰等原董事会成员的争端。后经多方协调,派林生物在去年12月发布公告称前董事长付绍兰以联席董事长的身份再次回到了董事会,这场历时近一年的股东纷争才得以平息。

对于派林生物“董事长+ 联席董事长” 的模式,彼时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其虽暂时缓解了股东纷争,但从公司内控层面看,这种架构可能因权责边界模糊而埋下多重隐患,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公司治理危机,影响财务内控的稳健性,甚至可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性构成挑战。

似乎是一语成谶。山西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派林生物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公司子公司与个别客户及推广商针对部分销售事项签署了附带责任义务条款的补充协议、备忘录等,但相关协议签署及承诺安排未纳入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公司内部对业务及合同管控存在缺陷,导致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二是公司部分重大事项未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部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档案不完整。

山西证监局决定对派林生物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并要求派林生物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完善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持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并于2025 年 6 月 8 日前向山西证监局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李昊、荣先奎、赵玉林作为派林生物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付绍兰、袁华刚作为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山西证监局决定对上述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能否破解资源和增长矛盾

派林生物一家企业纷争动荡不断背后,是整个血液制品行业对于资源稀缺和持续增长的矛盾与困境。

2020年收购了东北血液制品龙头派斯菲科后,派林生物当年实现营业收入 10.50 亿元,同比增长14.67%;实现净利润 1.86 亿元,同比增长15.90%。2023 年公司陷入股权争夺后,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降,但净利润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在股权纷争暂时平息后的2024年,派林生物业绩重拾升势,实现营业收入26.55亿元,同比增长14.00%;归母净利润为7.45亿元,同比增长21.76%。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采浆量的快速提升以及血液制品市场销售需求的景气。

股权混战后又陷内控风波,血液制品巨头派林生物两任董事长遭警示,靠什么破解资源和增长矛盾(派林生物2020年至2024年业绩)

随着老龄化加深,国内在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领域治疗需求增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核心产品需求刚性。同时,血液制品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以及国产替代加速。近些年,国内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血液制品市场预计突破 600 亿元,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预计 2024 年至 2031 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 9.89%。

但是,依赖血浆来源的生产方式受献血率和血液采集政策的限制,国内血浆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全国在营单采血浆站数量从2016 年的约 220 家增至 2024 年的 320 家,仍面临采浆量不足问题。

行业壁垒高,牌照资源稀缺,采血浆站的数量自然也成了血液制品企业的“命脉”。目前国内已形成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为行业第一梯队千吨级大型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格局,前四大巨头总计市场占比超过 60%。不过,血液制品行业的并购重组一直是风起云涌,不仅是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上海莱士实际控制人都先后发生变更。

内外压力之下,派林生物也在着手改变局面。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近年随着公司采浆量持续增长,公司产能已经无法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公司下属两家全资子公司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双林”)和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派斯菲科”)均在推动二期产能扩增,派斯菲科利用 2025 年春节前后停产完成二期产能扩增,年产能提升至 1600 吨并已顺利投产。广东双林二期产能扩增预计将于2025 年中进行投产,年产能将提升至 1500 吨,公司年产能合计将超 3000 吨,将有效保障公司 2025 年度经营业绩实现较好增长,同时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

股权混战后又陷内控风波,血液制品巨头派林生物两任董事长遭警示,靠什么破解资源和增长矛盾(来源:派林生物2025年一季度报告)

不过,受派斯菲科二期、广东双林二期产能扩增停产导致产品供应量同比下降的影响,2025 年第一季度派林生物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下滑14.00%和26.95%,面临产能扩增期间的适应问题。

“高附加值产品如重组凝血因子 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国产化率不足 20%,技术突破可显著提升毛利率。”医健管理咨询合伙人曹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派林生物研发投入近年有所增长,但鉴于血液制品行业技术门槛高,竞争激烈,可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凝血因子类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新型血液制品的研发上,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