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老牌基金突袭硅谷!5家隐身华人AI公司获千万级“战略押注”
2025年5月13日,爆火的AI智能体平台Manus宣布向海外用户开放注册,取消等候名单机制,用户每日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并获得积分奖励。此前,Manus在3月初发布时因邀请码制度引发疯狂抢购,二手平台甚至出现万元高价交易现象。
同时,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近期完成由美国风投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飙升至36亿美元,较年初增长近5倍。据悉,该公司正在组建海外团队,新融资将用于加速底层技术研发及全球化布局。该团队正酝酿推出面向企业级市场的“AI自动化工作流”新产品线,让AI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当Manus以“手脑协同”的智能体技术引爆硅谷创投圈、DeepSeek凭借开源生态改写AI成本规则后,硅兔君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过去三个月里,每周至少有五位硅谷VC合伙人、三家科技媒体主编和两位实验室负责人向硅兔君打听——“能否推荐几个像肖弘(Manus创始人)或梁文峰(DeepSeek CEO)那样的华人AI团队?”
硅兔君在硅谷发现越来越多的创投人关注华人AI团队
这种关注度绝非偶然。硅兔君观察到,硅谷创投内部流传着一份加密名单,其中标注了由MIT、伯克利等顶尖院校华人博士主导的AI Agent初创团队,甚至有创投人私下和硅兔君透露道:“现在每十个AI赛道pitch项目里,至少有三个华人面孔。”
当OpenAI还在纠结对话流畅度时,华人AI团队早已把AI塞进企业工作流,从写尽调报告到筛简历,刀刀见血。“用开源生态圈地,靠工程化能力收租。”新的一批华人AI创企正在将技术突破与硅谷场景需求嫁接,再以较为完整的商品化形态快速占领市场。
为什么是Manus爆火硅谷?
没有人能想到Manus能够一夜爆火全球。
事实上,藏在Manus万元内测码背后的是市场对华人AI团队在AI应用市场探索潜力的无限想象。
与DeepSeek等底层大模型不同,Manus聚焦应用层,通过工程化封装将AI能力转化为“手脑协同”的解决方案,如自动生成PPT、整理报销票据等高频场景,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技术方面,Manus通过“混合架构多模型协同推理”技术,在GAIA基准测试中以86.5%准确率超越OpenAI同类产品,并且大幅降低了对芯片性能的需求。
Manus联合创始人季逸超曾在社交平台透露,该产品使用了不同的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Claude等其他模型的微调模型,通过借力打力的方式让产品使用效果更好。
Manus发布后,不少硅谷大佬力挺,认为Manus解锁了一种新的AI应用方向,将深度研究+操作员+和计算机等多样工作流打通,给出新的交互体验。
Hugging Face的产品负责人Victor Mustar用Manus编写一个小游戏,Manus是他体验过的最好的AI工具,甚至认为Manus会杀死大火的Vibe Coding。 推特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称赞Manus是一项杰出的作品。
无论是否“套壳”与否,Manus AI能力封装为"异步处理+自动执行"的产品思维,将规划Agent+执行Agent+验证Agent协同推理,实现了AI从“思考建议”到“闭环执行”的跨越,正改写硅谷对实用型AI价值评估标准。
一位资深的AI专家告诉硅兔君,让硅谷最意外的是,Manus是通过中国大模型优化模型结构,却在硅谷完成场景落地,形成“中国迭代速度×硅谷产品思维”的双循环壁垒。并且,Manus的成功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非Transformer架构+垂直场景闭环”同样能催生爆款,打破硅谷对“参数规模决定论”的迷信。
大航海时代,下一个Manus会是谁?
就像15世纪的航海家,Manus只是被发现的第一块新大陆。
但在硅兔君的AI雷达上,至少还有15支舰队正在逼近——他们带着中国技术优化的罗盘,瞄准硅谷未开垦的AI应用荒原。
HeyGen:主攻AI视频生成与翻译,支持40+语言口型同传
主营业务: 用户可上传照片或视频,快速生成具备语音、表情、动作的数字化身,支持定制服装、场景等细节。目前,支持175种语言、方言的实时翻译,通过AI算法调整数字人口型与翻译语言精准匹配,消除传统配音的违和感。
团队背景:创始人徐卓曾是前Snapchat早期成员,是广告平台的搭建者;联合创始人梁望曾是前字节跳动、TikTok产品设计师。目前团队在30人左右。
估值:于20024获得6000万美元融资,由知名早期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领投,目前HeyGen估值已达4.4亿美元。此轮融资后,HeyGen累计融资额超过7400万美元,用户规模与商业化能力显著提升,年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3500万美元,付费客户达4万家企业。
官网:https://www.heygen.com/
Opus Clip:打造自主视频编辑代理,支持多模态指令
主营业务:最初是初期产品定位为AI驱动的直播工具,内嵌实时互动、AI生成梗图等功能,后转型成AI视频剪辑平台,再转向"自主视频编辑代理",近期测试的ClipAnything已支持多模态指令识别。可以将一个长视频分分钟剪辑成10个利于病毒式传播的短视频,并且自动裁切人物主体,生成标题、文案,添加字幕和emoji表情。
团队背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政官赵洋,本科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曾创办了社交应用Sober获150万美元融资。部分成员拥有Google、LinkedIn等硅谷公司履历。
估值:2025年3月,获得软银领投2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后估值锁定在2.15亿美元。
2024年底ARR接近1000万美元,2025年Q1企业订阅收入占比提升至40%。截至2025年3月,全球用户突破1000万,其中企业客户包括Univision、Billboard、Visa等。
官网:https://www.opus.pro/
Trae: 基于AI IDE打造“真正的 AI 工程师”,开启人机协同的软件开发新时代
主营业务:Trae的目标用户是编程领域的开发者。 Trae 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 Agent 自动化编程,并兼容 MCP 协议与自定义 Agent;内置增强上下文解析与规则(.rules)引擎,确保每次交互高效、精准;凭借极致流畅的用户体验,Trae 无缝支持主流编程语言,兼容 VS Code,是当前 Cursor 的有力竞争对手。
团队背景:由字节跳动原 Marscode 编程助手团队核心成员打造,汇聚字节 AI 与编程语言领域资深工程师与产品团队。
估值: 暂无公开估值
官网:https://www.trae.ai/
Notta:支持多语言会议纪要生成,可实时翻译
主营业务
:多语言会议纪要自动生成,支持实时翻译与重点标记。
团队背景:主要创始人匿名,据悉为前腾讯云语音团队核心成员创业,运营主体注册于新加坡,研发中心设在西雅图。
估值:2024年收入1800万,估值1800万,估值3亿,正进行B轮融资。
官网:https://www.notta.ai/en
Manus爆火背后,催生硅谷华人创业潮
当技术代差被工程能力弥合,硅谷不得不承认,华人团队已从规则的追随者蜕变为新秩序的书写者。
但最让硅谷感到不安的,是华人团队展现出的“生态破壁”野心。
硅兔君接触的多个项目正在构建新型技术联盟:有团队正测试,将国内外的大模型与自研工具链结合,打造出面向法律合规领域的垂直Agent,提升处理SEC文件的效率;有团队开始尝试将DeepSeek的模型架构与区块链技术嫁接,试图建立去中心化的AI算力市场。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具出海,到SaaS浪潮中的订阅制革命,再到如今AI Agent的异步决策架构,华人团队总能在技术平权期,用工程化铁钳撕开应用层裂缝。
Manus的爆火再次验证了“中国速度×硅谷场景”的杀伤力。
“当OpenAI忙着造神,华人团队在造铲子——他们清楚,AI商业化的胜负手不在AGI何时降临,而在谁能把现有技术应用到极致。”硅兔君接触的某位硅谷高校教授直言,这种务实主义,或许正是硅谷最需要的解毒剂。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