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营收来自单一客户 募投项目无证驾驶 酉立智能会成功上市吗
(转自:市值财经)
2024年6月24日,江苏酉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酉立智能”)正式向北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发行不超过1120.30万股,募资3.2亿元用于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
经历两轮问询后在2025年5月16日,酉立智能通过北交所的上市审核。距离上市公司更进一步。
这家总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营收突破7.29亿元,净利润达8986万元,但其华丽业绩背后暗藏的结构性风险,却在问询函中暴露无遗。
1客户集中度“畸形”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酉立智能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始终维持在94.90%-96.44%的高位,其中对全球跟踪支架龙头Nextracker的依赖尤为惊人——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0.69%、61.67%、70.00%,毛利贡献率更飙升至97.29%、79.70%、82.58%。尽管公司声称这与全球光伏支架行业CR5超70%的格局相符,但监管层在第二轮问询中直指其“单一大客户依赖症”的实质风险。
风险焦点一:订单转化率骤降逾48% 问询函回复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酉立智能2024年末在手订单17,920.42万元中仅实现收入15,334.51万元,订单转化率从2023年末的100%断崖式下跌至51.25%。这一风险信号与公司对Nextracker的订单交付能力直接相关:2024年末对Nextracker在手订单19,853.70万元,较上年下降16.32%,而同期Nextracker全球订单规模超45亿美元,这意味着酉立智能的市场份额或被竞争对手蚕食。
风险焦点二:境内低价策略侵蚀利润为分散风险,酉立智能近年来发力国内市场,但策略选择耐人寻味。2024年对天合光能、安泰新能源等内销客户采取“低价换市场”策略,导致同类产品毛利率较Nextracker低5-7个百分点。以TTU产品为例,境内销售毛利率仅18%-20%,显著低于境外客户25%-28%的水平。更值得警惕的是,境内跟踪支架渗透率不足20%的现状(招股书数据),使得低价策略的可持续性存疑。
2财务合规“硬伤”
在第二轮问询回复中,酉立智能坦承报告期内存在多项财务违规行为:
个人卡资金流转黑洞:报告期内有通过员工个人卡收付货款和取现情况,其中个人卡取现434万元,个人卡付款 40 万,存在资金混同风险;
转贷风波:2022年,公司与控股股东聚力机械发生过一次“转贷”的情况,涉及金额为1,000万元。
尽管公司声称已完成整改,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此类行为已构成重大内控缺陷。有注册会计师指出:“转贷行为涉嫌违反《贷款通则》第十九条‘不得套取贷款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规定,即便已归还本金,仍可能触发证监会行政处罚。”
3现金流“失血”
2023年,酉立智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首次转负至-531.58万元,问询函揭示了背后的三重推手:
客户信用期激进放宽:对天合光能信用期从90天延长至180天,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58.72天激增至101.33天;
坏账计提比例畸低:2024年末天合光能应收账款回款率仅26.61%,但仍按5%固定比例计提坏账,较同行业低2-3个百分点;
预付账款激增吞噬现金:为锁定钢材价格,预付款项从2022年3575万元飙升至2024年9571万元,周转天数延长至58.70天。
华泰联合证券在核查意见中承认,上述因素具有持续性风险。若2026年欧盟碳关税(CBAM)全面实施,公司未披露的“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可能额外增加5%-8%出口成本,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4募投项目“无证驾驶”
招股书披露,此次IPO募投项目“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选址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但截至2025年3月24日,公司仍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此举已构成重大程序瑕疵,项目延期风险高企。
更深层的治理隐患在于股权结构——李涛家族通过聚力机械、苏州酉信等渠道合计控制81.49%表决权,远超北交所上市公司45%的平均水平。
2024年关联采购占比达15%-18%,但问询函回复仅以“参考市场价”搪塞定价公允性,未提供可比交易数据。律师指出:“此类关联交易极易成为利益输送通道,需警惕上市后资金占用风险。”
5研发投入“纸上创新”
尽管酉立智能宣称拥有54项专利,但其研发投入与行业地位严重不匹配。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仅0.89%-1.66%,不足科创板同行均值3.5%的一半。更关键的是,核心技术深度绑定Nextracker——问询函揭露,TTU产品需根据客户图纸定制生产,所谓“通用性改造”未提供独立性证明。
这种研发模式本质是来料加工,一旦Nextracker切换技术路线或引入新供应商,酉立智能的专利壁垒将瞬间瓦解。
北交所几轮拷问,风险揭示是否充分?
从审核问询轨迹看,监管层重点关注三大合规红线:
信息披露完整性: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具体产品结构及定价机制,违反《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6号》;
收入确认合规性:境外收入按“到港确认”而非“控制权转移”,涉嫌与IFRS 15准则冲突;
募投项目可行性:用地手续缺失却披露“替代方案”,被质疑风险提示不充分。
酉立智能的上市之路,折射出中国光伏产业链中游供应商的集体困境——在技术迭代与规模扩张的钢丝上,如何平衡对行业巨头的依赖与自主成长。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三大信号:Nextracker订单份额变化、欧盟碳关税应对方案落地、实控人股份解禁动向。
依附巨头的增长可以快速堆砌营收,但资本市场最终检验的是独立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