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三年,苹果终于发布新 CarPlay!功能拉满,但你需要一辆阿斯顿·马丁
CarPlay
新时代
时光倒回至 2022 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那一夜,苹果不仅为 Mac、iPhone 和 Apple Watch 在软件层面带来了一轮革新,还向全球展示了他们对于下一代 CarPlay 的宏大构想:
它不再满足于 iPhone 的简单映射,而是致力于深度整合从仪表到中控的每一块屏幕,成为整车数字体验的核心。
当时,这一几乎要重塑汽车座舱的计划,伴随着一系列车企合作伙伴的初步亮相,确实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一个由 iPhone 赋能,兼具苹果设计理念与汽车品牌特性的智能驾驶空间,似乎已在前方。
然而,这份令人振奋的规划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具体的进展和详尽的落地细节却显得有些迟缓。最初公布的合作意向和大致时间表,在市场的耐心等待中似乎经历了一些调整。业界和用户都在密切关注,苹果会如何将这一先进的车载交互理念付诸实践——
直到三年后的今天。
今晚,被正式命名为「CarPlay Ultra」的新一代车载系统终于登场。这是苹果在放弃整车制造项目后,在汽车领域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体现了苹果对于未来出行场景的思考,同时也是 iPhone 的强大能力与出行体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度结合。
你的 iPhone,真正成为了你的车机
在 CarPlay Ultra 上,苹果实现了它们的宏大目标:
在目之所及的每一块屏幕上,苹果都提供了统一、连贯且高度智能化的交互体验。iPhone 强大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生态服务与汽车的行驶数据、控制功能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
CarPlay 真正变成了一个「车机」。
这种深度整合首先体现在对驾驶员前方仪表盘的全面革新。
以往相对固定的车速、转速、油量/电量等关键行驶信息,如今可以通过 CarPlay Ultra,以苹果标志性的细腻观感呈现给驾驶员。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能够与来自 iPhone 的导航指令、媒体播放状态,以及来自车辆本身的驾驶辅助系统提示、胎压监测等数据实时融合显示。
这不仅仅是界面的美化,更是交互逻辑的重塑。仪表盘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单元,而是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数字驾驶舱,一个由 iPhone 驱动的功能显示系统。
随之而来的,是对车辆控制权限的显著扩展,这也是 CarPlay Ultra 与前代产品划清界限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 CarPlay 主要聚焦于信息娱乐和导航辅助,那么 CarPlay Ultra 则大胆地将控制能力延伸至车辆的核心功能层面。
无论是空调的温度与风向调节、座椅的加热与通风、收音机的调频与预设,还是车内氛围灯的色彩与亮度,甚至是特定车型的音响均衡器调校、驾驶模式选择、全景影像的调用等以往必须在车机中才能完成的复杂操作,如今都可以通过 CarPlay Ultra 的界面直观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屏、车辆适配的物理按键,或是功能得到增强的 Siri 语音助手来完成这些指令。这无疑解决了以往 CarPlay 的一大痛点——在调整车辆基本设置时,不得不退出当前应用返回原车系统。
而语音助手 Siri,也从一个辅助性的信息查询与媒体控制的工具,进化为能够理解并执行复杂车辆控制指令的智能中枢。
在个性化与定制化体验方面,CarPlay Ultra 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一方面,苹果与汽车制造商的设计团队进行了前置的深度合作,共同为不同品牌的车型量身打造具有高度品牌辨识度的专属主题界面。这意味着,用户在享受 CarPlay Ultra 流畅体验的同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品牌格调与设计传承,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同质化观感。
另一方面,CarPlay Ultra 也赋予了驾驶者极大的个性化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细致调整仪表盘的显示风格和主题色彩。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中控屏幕或仪表盘上自由组合由 iPhone 驱动的动态小组件,用以显示行程信息、平均能耗、日历事件、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
这种「车厂定制」与「用户个性化」的深度结合,是 CarPlay Ultra 致力于提供「千车千面」体验的核心体现。
在诸多用户体验的细节打磨上,CarPlay Ultra 也体现了苹果一贯的专注。
例如,在与首发合作伙伴阿斯顿·马丁的共同演示中,系统在车辆点火后即时启动,并无缝接管屏幕的流畅表现,让 CarPlay Ultra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车辆与生俱来的原生操作系统,而非一个需要额外加载和等待的应用程序。
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一切革新,都构建在苹果用户早已熟悉并信赖的简洁直观、易于上手的交互逻辑和优雅细腻的视觉美学之上。
从更深层次的战略视角观察,CarPlay Ultra 无疑是苹果意图进一步巩固其强大生态系统、提升用户长期忠诚度的关键一步。它将 iPhone 这一核心智能终端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应用程序生态,无缝且深度地拓展至汽车这一日益重要的移动生活与工作空间。
iPhone 用户喜欢 CarPlay,它改变了人们与汽车的连接方式。通过 CarPlay Ultra 和汽车制造商,我们正在重新构件车内体验,使其更加统一和一致。
苹果全球产品营销副总裁鲍勃・博切斯(Bob Borcher)表示,新一代 CarPlay 为驾驶员提供了一种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式,来在车内使用 iPhone。
我们很高兴能够与阿斯顿・马丁合作推出 CarPlay Ultra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汽车品牌将陆续跟进。
对于全球数以亿计的 iPhone 用户而言,当他们的座驾也如同 Mac、iPad、Apple Watch 一样,成为苹果生态系统中一个数据互通、体验高度协同的「设备」时,其对整个生态的依赖和品牌归属感无疑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CarPlay Ultra 的意义,已远不止于提升驾驶过程中的便捷与乐趣,它更关乎苹果如何将其全方位的数字生活服务,无缝嵌入到用户的每一个核心应用场景之中。
苹果智能座舱的「中国式考验」
尽管 CarPlay Ultra 凭借其深度整合的理念和一系列创新功能,展现了苹果重塑车载体验的决心与实力,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中国这个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竞争也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时,情况则变得复杂许多。
在这里,CarPlay Ultra 所要面对的,可能远不止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更是对整个市场环境、用户习惯以及本土产业力量的艰难适应。
首先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在过去几年间已经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本土汽车品牌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的迅猛发力,不仅快速崛起,更在智能座舱这一核心竞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先发优势和用户壁垒。
如今,「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且被中国汽车品牌积极地付诸实践。在这片独特的土壤上,中国本土的智能座舱系统已经进化到了一个相当成熟和强大的阶段。
无论是华为的鸿蒙座舱、小米的澎湃 OS「人车家全生态」,还是蔚来的 NIO OS、小鹏的 Xmart OS、理想的星环 OS,这些由主机厂或科技巨头主导研发的系统,早已不是简单的「车载娱乐系统」,它们在功能丰富性、人机交互的智能化与流畅度,乃至整个应用生态的构建上,都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
这些本土智能座舱,恰恰是 CarPlay Ultra 在中国市场必然遭遇的巨大挑战。
人们或许早已习惯用「小艺小艺」、「理想同学」、「嗨,Nomi!」作为开场白,相比之下,「Hey Siri」是那么的陌生。
在这样的用户心智模型面前,CarPlay Ultra 若想突围,仅仅带来体验上的「革新」或许还不够,它必须提供一个远超现有选择、真正触动痛点或带来颠覆性价值的「杀手级」理由,才有可能让用户在众多成熟的本土方案之外,将其视作主要乃至首选的车内交互界面。
车企们的战略考量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
对于将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和未来增长引擎的中国车企而言,智能座舱是它们塑造品牌差异化、直接连接用户、沉淀数据资产以及探索后续服务模式的「灵魂」所在。它们投入巨资研发自有系统,正是为了将这一核心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们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去适配和推广一个可能会削弱自身品牌独特性的第三方系统?这无疑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理想汽车星环 OS 系统架构
更值得深思的是,即便苹果在中国市场依然拥有 iPhone 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作为潜在的引流优势,这种强大的「手机品牌光环」能否等量、有效地转化为用户对 CarPlay Ultra 的实际偏好,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毕竟,汽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决策链条更长的消费品,其座舱内的智能化体验已然成为了购车时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
在这个特定场景下,用户往往更看重实际的功能满足度、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系统对本土需求的理解程度。如果车辆原有的智能化水平已经足够高,并且在诸多方面都更「懂」中国用户,那么用户对于手机品牌的忠诚度,在选择车载系统时的权重就可能会相应下降。
理想同学的全新形象
毫无疑问,CarPlay Ultra 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难言平坦。苹果若想有所作为,可能需要付出远超以往的本土化努力,探索更为灵活、更能赋能车企而非取代车企的合作模式,或者聚焦于那些对苹果生态有着极高忠诚度的细分用户群体。
否则,面对中国本土智能座舱的迅猛发展和持续创新,CarPlay Ultra 即便在全球市场光芒四射,在中国这片特殊的土壤上,其市场空间和影响力也可能会面临持续萎缩的风险。
毕竟,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正以其自身独特的节奏和逻辑,定义着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未来。
文 | 李华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