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只赚5%”的贝因美,净利率不到4%|直击业绩会
5月13日下午,贝因美(002570.SZ)召开了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去年是传统生肖龙年,得益于国人对“龙宝宝”的偏爱,母婴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大多实现增长。作为老牌国产奶粉的代表,贝因美也取得近五年最佳业绩,实现27.7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9.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16.92%。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贝因美发展得到了实质性改善。昔日国产奶粉之光,已掉出婴幼儿奶粉市占率前十。
为寻求新增长,公司近期发布“只赚5%”战略,表示要让利给消费者。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在业绩会上表示,“只赚5%”指的是公司净利率,公司将严控成本、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做货真价实的良心企业。
但结合贝因美历年财报来看,去年其净利率仅3.98%,上一次高于5%已经是2013年的事了。这让市场疑问,“只赚5%”是喊口号还是真战略?贝因美还有利润空间留给经销商和消费者吗?
昔日国产奶粉之王
贝因美创立于1992年,作为曾经少数没有检测到“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其市占率达到过国产奶粉第一,2011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国产奶粉第一股”。
在飞鹤、达能、君乐宝等竞争对手的追赶下,贝因美逐渐走向衰落。有数据显示,2017年—2023年贝因美在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份额从高峰时期的8.2%一路下跌至1.7%。
去年公司业绩虽有所回升,但根据此前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股权激励计划,营收106亿元、净利润8亿元,才是贝因美对2024年的战略目标。
业绩不及预期,一定程度上受到出生率波动影响。贝因美的核心业务依然是婴幼儿奶粉,去年其奶粉板块实现25.08亿元,同比增长7.33%。
这个增长还建立在公司大幅增加广告投放预算的基础上。去年公司广告宣传费用同比增长80%、达1.92亿元。董事、董秘、财务总监金志强在业绩会上表示,这主要是在互联网营销大背景下,公司加大了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线上媒体、电商平台投流。
今年的奶粉市场竞争预计将更加激烈,已经有三家公司“撒钱补贴”。
3月,飞鹤宣布将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随后,伊利、君乐宝也相继启动16亿元的生育补贴。
有投资者在业绩会上提问,未来生育率仍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如何高营业收入和保持合理的利润增长?对提升市场占有率有何计划?
贝因美管理层表示,公司将围绕“母婴生态、全家营养、全家健康、美好生活”四大业务模块,在婴配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母婴生态业务,围绕0—3岁孩子的需要提供辅零食、纸尿裤等产品。同时,全力拓展全家营养业务,公司已开发多款等中老年营养奶粉。
“5%利润”从何而来
今年4月的战略发布会上,贝因美提出“只赚5%利润,把省下的钱让给消费者”。
谢宏解释,母婴行业存在着虚假宣传、质量隐患等乱象,行业遭遇信任危机的当下,致使消费者对品牌顾虑重重。贝因美只赚5%的承诺,直击行业价格虚高、暴利的痛点,回馈消费者诚意,容易赢得好。
但“只赚5%”的前提是能赚到5%。结合其历年财报来看,贝因美上次净利率高于5%已经是2013年的事了。

2024年,贝因美净利率为3.98%;综合毛利率为42.95%,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财报解释,这主要是受促销增加、产品品类变动等影响。
从产品营收结构来看,贝因美近年一直在尝试推进多元化战略,拓展儿童粉、米粉、成人粉、纸尿裤、洗护用品,以及近期布局的大健康等业务。
其中,米粉业务去年实现0.8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11.09%;其他类别业务营收1.58亿元。但新业务板块体量都还较小,难以对公司业绩带来根本性改善。
更重要的是,新业务并不赚钱:米粉板块毛利率接近25%,其他类仅5.49%,盈利能力远低于奶粉业务(46.14%)。

而作为贝因美核心的奶粉,毛利率也在逐年下滑,2019年之前其毛利率均维持在53%以上、甚至突破60%,如今已连续三年低于50%。
对贝因美而言,新业务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婴幼儿奶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以价换量”的趋势或将延续,公司如何实现“只赚5%”,还需要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