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总量指标增长稳健

2025年05月15日,09时20分20秒 国内动态 阅读 7 views 次

4月金融总量指标增长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5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0%,增速均较上月明显加快;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过8.0%。

专家表示,4月的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既“稳”又“实”,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从前4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M2、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固。

社会融资规模有支撑

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7%。

“今年财政支持力度大、发债节奏快,支持扩内需、宽信用,对社会融资规模形成有力支撑。”专家表示,发行节奏上,年初以来国债、专项债发行进度也明显快于往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财政部启动了支持“两新”“两重”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相关工作,预计后续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保持较快速度,促进拉动需求,提振社会信心,也会对社会融资规模形成支撑。

M2方面,4月末,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0%。在上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今年4月末M2同比增速出现提升。

究其原因,专家分析,一方面,去年同期金融数据“挤水分”较为明显。今年4月货币信贷整体保持平稳较好增长势头,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在余额增速的计算上会拉高目前的数据。随着低基数效应的递减,未来M2同比增速会恢复到今年前几个月的正常增长水平。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双向波动,没有出现去年的单边上涨态势,存款也未出现去年的大量“搬家”情况,统计数据上表现为同比少减情形,对M2同比增速形成一种正向上拉作用。

信贷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长10.06万亿元;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信贷增速保持较高水平。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专家表示,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贷款支持力度实际比统计数据显示的要更高。

上述专家分析,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相关贷款,统计上会下拉信贷增速,但实质上只是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由贷款转变为债券,不影响金融支持力度。从长远看,地方债务置换有利于减轻地方化债压力,畅通资金链条,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用于促发展、惠民生、支持投资消费等;同时,有助于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从信贷结构看,近年来,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并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的金融支持,相关行业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

2021年至今,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制造业占比由约5.1%升至约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约9.6%升至约11.2%,而传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则由约15.9%降至约13%。

此外,融资成本也在“往下走”。人民银行数据显示,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比上月低约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

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专家表示,金融总量数据持续较好,体现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效果,未来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

当前外贸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地方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加上5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业内预计有效信贷需求仍受影响。但专家普遍认为,5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综合看,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来源:中证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