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净利猛增股价四天翻倍,大叶股份季报披露前夕推股权激励遭疑

2025年05月14日,00时34分39秒 国内动态 阅读 8 views 次

不到十个交易日,股价就飙升了1.4倍。而就在大涨前夕,上市公司还卡点推出了“低价”股权激励计划。大叶股份(300879.SZ)最近的股价异动,引起了投资者质疑。

从4月23日到5月9日,大叶股份的股价,从17.26元,一路猛涨到41.25元,累计涨幅达到140%左右。4月29日到5月7日,该股更是在短短4个交易日实现翻倍。而股价大涨的原因,是该股一季度业绩出现高增长。

但就在一季度业绩披露的前夕,该公司在4月23日公告了股权激励方案,计划向90名激励对象授予200万股,授予价格为公告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50%。此后,该股一路上扬,并在一季报披露后加速上涨。即便近几个交易日有所回落,但股权激励的股票价格,仅相当于该股最新收盘价的22%略高。

大叶股份设定的股权激励考核标准,是2025年、2026年的净利润,在2024年的基准上,分别增长70%、105%,相应金额约为2640万、3300万元稍高。然而,收购的资产并表后,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已经逼近2亿元。实现业绩目标并实现激励,显得轻而易举。

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在一季报披露前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做法,引起了市场质疑。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时质疑,该公司未就一季度业绩大增预告,可能存为了股权激励而进行财务调整。

收购海外公司业绩反转

一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大叶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138.72%;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26.94%。

该公司解释称,业绩增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公司产品性价比高”、订单量增加,一是新增子公司AL-KO并表带来的额外营收,直接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

大叶股份去年9月2日披露,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以2000万欧元现金的价格,收购了AL-KO Geräte GmbH 100%股权。今年2月12日,该公司完成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AL-KO Geräte GmbH是欧洲知名园林机械制造商,已有接近60年历史,名下“AL - KO”“SOLO”等品牌在欧洲、大洋洲地区认可度较高,市场份额稳定。此次收购使大叶股份获得了AL-KO的欧洲生产基地、技术中心、品牌资源和销售渠道,完善了全球化制造基地布局,加速海外市场开拓。

但在今年一季报中,该公司未披露AL-KO的具体业绩数据。

然而,大叶股份的一季度业绩,遭到了投资者质疑。5月1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问称,该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增,是否是财务调整的结果。由于2月完成收购后的当月,就已将AL-KO并表,导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都将大幅增长,但该公司却并未预告。

根据年报披露,2024年全年,该公司净利润仅1611万元,一季度4548万元,四季度则亏损510万元。相较于去年四季度,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环比增加了近2亿元,环比增幅接近19倍。

由于未在一季报中披露业绩数据,AL-KO具体的营收、净利润情况,以及对大业股份的业绩贡献,目前无从知晓。而收购方案显示,2023年、2024年上半年,AL-KO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29亿欧元、1.51亿欧元,同期净利润为—459.6万欧元、1005.9万欧元。

不过,一季报披露前,就有投资者就业绩预告向大叶股份提问。4月10日,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该公司,是否会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但该公司回复称,根据深交所有关规定,季度业绩预告不属于强制性信息披露内容。

根据深交所2025年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业绩预告规定仅针对年报和半年报,一季报和三季报并未提及。该规则中有提及,定期报告披露前出现业绩泄露,或因业绩传闻导致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应当及时披露业绩快报。

业绩披露前卡点股权激励后股价猛涨1.4倍

大业股份沉寂许久的股价,在最近20多天连续上扬,累计最大涨幅接近1.7倍,期间还曾一度上摸近五年新高。

4月,公司股价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从4月14日到5月13日,该股从15.63元一路猛涨到38.6元,累计涨幅高达147%。5月9日盘中,更是猛达到41.25元的高位,冲上近五年的最高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该股一直不温不火。即便股份回购、资产收购,都未能拉动其股价显著上升。但到了4月下旬,该公司披露股权激励、一季报之后,该股却开始迅猛拉升。

大业股份2024年2月底披露,计划以最高18.87元/股的价格,使用2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同年9月,该公司又披露了收购AL-KO的计划。在此期间,其股价并未有明显起色,直到去年12月25日,该公司披露回购完时,其股价也未达到18元以上,并在此后一路下挫,今年4月9日已跌到13.02元的阶段低点。

该公司4月22日披露,拟向90名激励对象授予200万股,授予价为公告前一个交易日(4月22日)股价17.26元的50%,即8.65元/股,激励股票来源为2024年回购的股份。

根据披露,激励对象中,董事会秘书吴军、财务负责人吴伯凡、副总经理阮金侠三人,分别获授34万股、10万股、6万股,分别占激励股份总数的17%、5%、3%,合计占激励总数的25%。剩余150万股,则分配给另外87名其他核心人员。

次日,该股即大幅拉升,盘中最高达到18.36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6%以上,收盘涨幅为4.4%。到4月28日,该股已上涨到到20元以上,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接近16%。

而更猛烈的拉升,是一季报披露后的4月29日至5月7日。4月28日,该公司披露了一季报。在随后的四个交易日中,该股从20.22元,一路飙升到40.9元,累计上涨20.68元,累计涨幅超过一倍。除了4月30日,其他三个交易日均“20cm”涨停。即使从4月23日算起,该股近期最大涨幅也达到1.4倍左右。

截至5月13日收盘,大叶股份最新股价为38.6元,相当于8.65元的激励价4.5倍以上。即便未来股价回调,此次获得激励的人员,仍有获得较大回报空间。

股权激励价格大幅折价,兑现激励的条件似乎也不高。根据披露,大叶股份为上述股权激励设定的业绩要求,2025年和2026年的营收,分别较2024年增长70%和105%。据此计算,该公司这两年的净利润,只需达到2640万元、3300万元以上即可满足。

而问题在于,完成收购AL-KO公司之后,大叶股份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就已接近2026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的6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出意外,实现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并实施激励,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上述5月12日的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时提出质疑:该公司一季度的业绩,是否是财务调整的结果,是否是为了股权激励?

举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