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之争,下沉有战事
文 | 光子星球
商流物流一体化持续加速,今年的战火集中在“最后一公里”的驿站。
快递公司是守擂的一方,过去几年一直在利用人流探索多种商业模式,以增加驿站收入。例如中通旗下的末端驿站兔喜生活试水零售业务,圆通旗下的妈妈驿站尝试“快递柜+商超”。动作最大的是菜鸟驿站,打着“数字社区生活服务品牌”的旗号,推出家清洗衣服务。
电商平台是攻擂的一方。2024年年初,菜鸟末端&APP事业部与淘天协同,到今年年初,菜鸟分拆后,末端驿站业务菜鸟驿站悉数划入淘天。
据Tech星球消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快递代收业务已正式更名“拼多多驿站”,并支持送货上门。在此前已开通业务的省市基础上,拼多多驿站进一步拓展至青海、吉林、浙江等省市地区。
光子星球从多地快递加盟商处获悉,拼多多在多地入局的方式各不相同,综合下来有四个特征:倾斜单票资源、高额单票补贴、聚焦三四线城市、重点突击加盟快递网点。
电商介入驿站业务既有触达消费者的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平台围绕单量竞争的重点几乎全部集中在驿站一侧。
拼多多“补”驿站
整个物流环节中,驿站作为“最后一公里”,是承接电商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干线支线,大宗零担,前面的环节再是完美,只要驿站建设不佳,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不及格。
因此,对于快递服务商和电商平台而言,驿站是提升服务的支点。
把时间倒回到三年前的2022年春节,多多买菜推出代收点服务系统,在当时的招商海报中,代收点服务系统已经与三通一达、丰网速运、极兔等快递公司系统打通。这个后来一度被叫做“多多驿站”的业务引起了菜鸟的警惕。由于没有准入许可,而被菜鸟抓住了把柄。
彼时,多多驿站主要的切入点是“共配”。
共配模式源于末端配送资源有限,各网点为节约配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业务操作、运营等方面的集约化行为。其表征是,多个快递公司包裹,由一家第三方共配公司,分区域一同配送。正因“共配”集约化特性,在广袤的下沉区域,尤其是乡镇极为普遍。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即便多多驿站没有动作,城市共配偃旗息鼓,可共配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仍然能够在偏远地区生长,甚至成为了主流。
一位快递行业人士道出了其中原委:“第三方共配的老板往往一人代理多家快递,‘一鱼多吃’是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大家为了绕开条款束缚,往往会找亲戚出面做事,这种隐蔽性很难杜绝。”
基于“偏远地区驿站的盈利能力一天没有解决,那么共配就一天无法杜绝”的共识,快递公司与电商平台在过去两三年为了提升驿站利润,相继出台多种策略,如数字化、业务多元化等所谓“快递+”模式。
然而时间不等人,随着拼多多在各地相继拿到准入要求,多多驿站开始卷土重来。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最近多多驿站推得很猛,各地区政策不同,三四线城市补贴力度最大。很多加盟制快递公司(通达兔)的加盟商近期为了多多逆向退货条件和补贴政策,会主推多多驿站,从而直接影响到快递公司自营驿站的品牌。
“拼多多给驿站的入库件量补贴实在太诱人。”有广深地区的驿站表示,当地入库每单票一般在0.05元到0.1元之间,而拼多多的补贴高达0.05-0.1元之间,直接翻了倍。考虑到拼多多承诺首月保底日均800票,意味着理论上单月可以增收1200元-24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补贴并非大水漫灌,而是存在差异性。如江苏下辖某镇日均单量并不高的多多驿站,入库单票补贴+日单量保底双管齐下,入库每单票的补贴价格高达0.08元-0.12元左右,按照保底日均800票计算,仅此一项单月可以增加近3000元净收入。
“绳子专挑细处断”。产粮区快递加盟商的利润长期承压,面对拼多多庞大的单量和补贴,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以南方某产粮区为例,目前拼多多驿站承担了该地区约25%的派件量,面对如此大力补贴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例如某地末端配送市场本就处于恶性竞争之中,拼多多入局后不少加盟商近距离开设驿站,导致消费者的不同快递包裹需要去不同驿站取件,降低了服务体验。“短期服务会承压,长期来看,加盟制快递那些增收动作在拼多多驿站面前都是毛毛雨。”一位驿站老板表示。
淘天与拼多多“斗法”
如果说消费补贴是电商平台博弈的A面,那么驿站所代表的末端物流便是博弈的B面。
2023年年末,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兼任淘天CEO,拉开了反攻拼多多的序幕,不过吴泳铭走马上任的第一个动作却是“AI电商”。
事后来看,吴泳铭先做AI电商很可能是需要花费时间梳理庞大且复杂的业务线。2024年年初,他才将目光转移到了服务侧。时任菜鸟末端&菜鸟APP事业部负责人熊健(花名:马略)曾在一次汇报中发现,这位阿里新掌门人背负着巨大压力,其中最重要的压力便来自拼多多。
GMV反映平台交易规模,由于其带有结果特征,所以是滞后性指标。而单量反映消费者习惯,属于先前指标。2023年拼多多平台单量首次超过淘天,引起了淘天的警惕。
为了不让单量差距进一步拉大,内部将提振单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于淘天而言,菜鸟末端业务和电商协同程度很高,淘天多个面向下沉区域的业务板块能为这些乡村驿站提供派件,而且这些驿站还是芭芭农场揽件集散点,显然处于战事前线。
随后,阿里对淘天进行了耗时一年的整合。此外,菜鸟驿站需要承接部分88VIP消费者服务,今年3月菜鸟驿站原负责人九界从速卖通转至淘天,业内人士认为他将主导接下来新一轮交战。
为了给菜鸟驿站增收,菜鸟集团过去的打法主要包括两个,一个借助技术降本提效,另一个是靠阿里的电商生态增收。
在2022年年中菜鸟开始普及“智慧灯条”。 所谓“智慧灯条”,即是给每个快递包裹夹上一个U型感应灯条,用户取件时只需在柜台扫码、输入手机号,对应包裹就会亮起并发出声音,从而提升取件效率,避免误取。这套方案还有一招后手:智慧灯条为驿站无人化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另外,还包括引入高拍仪、智能巴枪,以及智能系统。
为了进一步笼络驿站老板和用户,菜鸟曾针对地方共配也曾点对点的应对。
面对下沉市场的共配存在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不少共配老板不愿意在客服环节投入成本,末端物流成为服务质量重灾区。于是菜鸟乡村为多个驿站提供“共享客服”服务,帮助驿站老板降低经营成本。可惜这些下沉地区的老板们不吃这一套,该业务推进不顺,最后停掉了。
另一个动作是与淘天的芭芭农场合作,为驿站增加揽件业务,增加其业务收入——此举不仅联动了菜鸟乡村、菜鸟驿站旗下多个业务,也客观上为合并后的新事业部与淘天联合办公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菜鸟驿站还尝试广告变现,亦或是将核心城区的驿站装修为品牌主题,帮助驿站老板获取广告收入。
然而,一系列尝试最终收效甚微,而且阿里生态内的联动,是一把双刃剑,末端物流与电商融合速度加快,淘天稳住了大盘。坏处是,阿里强势介入末端,加之持续减持三通一达,导致拼多多入场时,这些加盟制快递公司很难不导向新的“甲方”。
到蒋凡上任后,淘天业务重心再次发生变化,对内整合国内外电商,对外一边发力用户侧,另一边完成集团AI考核。据悉,内部正在利用菜鸟物流、淘系3C影像和灵犀视频数据训练物理一致性,以及升级全新的AI搜索。
共配是“剿”还是“抚”
面对地方共配,淘天和京东偏向于“剿”,而拼多多偏向于“抚”。
尽管拼多多目前没有入局即时零售的计划,但多多买菜和大力补贴驿站,都会让所有近场电商玩家能够感知到拼多多的存在。
目前来看,大力补贴驿站与早前上线的“千亿补贴”和电商西进业务关联度更大,核心目的是给供给侧提质。广大的西部地区物流基建相对薄弱,拼多多先是在去年9月,首创中转集运包邮的基础上,又免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
上述动作解决了不少东部商家西进的成本——过去如果要覆盖西部地区,通常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库存体系,例如借助云仓,这对不少中小商家来说非常吃力。中转集运包邮和平台补贴之后,不少商家西进成本大降,相继开放了西部地区的下单权限,从而在今年以来成为不少商家最大增量来源。
西进旨在解决供给侧问题,发力驿站则是解决配送问题,因而拼多多对驿站的补贴虽然激进,但实际上以安抚为主。显然,在淘天+菜鸟末端业务完成整合后,阿里整合电商和快递体系已趋近完成,而拼多多也将完成属于自己的电商+快递体系。
不只是淘天与拼多多在末端物流相爱相杀,618前京东也在发力。
京东物流在西安悄然构建起了一套“专揽站点+揽收合作店+乡镇合伙人”的多级揽收体系。这套体系是电商-物流闭环下,在下沉市场的一次有别于共配的尝试。
无论猫狗拼以何种姿态改造驿站,地方共配都将发生质的变化。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