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4月销量领跑,央企“领头羊”持续进阶
来源:长安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进入“深水区”的2025年春天,车市没有再现疯长神话,但比拼基本功的较量正在持续上演。
一方面,新能源补贴退坡、油电同价带来的性价比拐点,使得消费者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头部品牌们从“卷参数”转向“卷体验”,终端零售的真功夫,成为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市场的躁动已经褪去,留下的是一场关于体系力、品牌力、产品力的长跑。
在这样的行业语境下,长安汽车却用一份稳中有升的销量成绩单,为自主品牌注入了极为难得的信心和确定性。
根据官方发布的4月销量快报,长安汽车4月零售销量达206047辆,同比增长5.2%;其中新能源零售71349辆,同比增长46.7%;长安系中国品牌零售171181辆,同比增长8.3%。
这组数据背后,不是简单的规模累积,而是一种结构调整后的质量增长,体现出了这家头部央企在新一轮技术周期中穿越周期的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此次公布的是“零售数据”——即真正到用户手中的销量,而非批发或压库数字。在车市去库存化、价格机制洗牌的大环境下,敢于用零售成绩说话的车企,往往意味着其产品已经具备稳定的用户口碑与持续拉新能力。
销量的稳健增长只是表象,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透露出长安正在完成从“规模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型。面对新能源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长安不仅没有被价格战裹挟,反而通过对产品结构、技术布局和品牌体系的优化,实现了有节奏、有质量的增长。
这是一种“抗打”的表现,也是一种成熟的信号。
“抗打”的自主品牌,领头羊如何稳步向前?
从数据来看,长安系中国品牌的整体市场表现,不仅守住了份额,还展现了一定的市场扩张力。
一方面,传统合资品牌式微,曾经的“销量支柱”逐渐退出主流赛道;另一方面,新能源新势力崛起,价格战一波接一波,品牌之间的壁垒被重新定义。行业迎来二次洗牌期,市场不再青睐“强渠道+大广告”的老打法,而更关注产品是否够稳、体系是否够强、品牌是否够硬。
就在这个风雨欲来的节点,长安系中国品牌交出了一份几乎逆势而上的增长答卷:4月份长安自主品牌零售达171181辆,同比增长8.3%,基本盘的表现足够稳健。
长安汽车2025年4月零售数据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很多品牌在销量维度已出现过山车式起伏,真正能够保持同比正增长的头部自主品牌,寥寥无几。长安汽车之所以“稳”,不仅仅因为底子厚,更因为它真正建立了一套涵盖研发、产品、制造、营销等流程,并以组织体系力为根基的增长模型。
首先要提的,是长安汽车在经典车型上的“老树开新花”能力。
很多人印象中的长安,还停留在CS75和逸动。但你要是看看这两款车在2025年4月的表现,可能会重新定义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CS75系列在蓝鲸500Bar新动力加持下,实现了同比49.6%的增长;逸动系列也保持着同比22.1%的增长态势。
这不是偶然,而是长安在持续改进上的厚积薄发。蓝鲸动力平台自诞生起就坚持正向研发、持续演进,从蓝鲸NE1.5T、蓝鲸2.0T,再到如今500Bar超高压直喷系统,每一次进阶都让经典车型焕发出新的产品生命力,这是长安区别于多数自主品牌的重要特质。
其次,长安的“稳”,体现在其长期构建的品牌根基与体系韧性上。在自主品牌进入深水区、用户信任门槛不断提高的今天,稳定打造好产品、维护品牌一致性,已成为少数企业才能保持的能力。
来源:长安汽车
纵观长安系的品牌阵列,它并未陷入产品堆叠的困境,反而构建起一套有节奏、有分工的品牌体系。长安主品牌承担大盘稳定任务,以高性价比、成熟技术打稳基础盘;长安启源代表新能源中坚,聚焦智能化与混动技术,4月零售11,297辆,累计销量已突破23万辆,持续推动新能源转型;深蓝主打增程技术与智能化配置,切入高潜力家庭场景,4月交付20,138辆,同比增长58%;而阿维塔则承担品牌向上的使命,凭借高端智能驾驶辅助体验与极致造型塑造差异化标签,4月销量达11,681辆,同比增长122.6%,创下历史新高。
整体来看,长安系已在多赛道展现出清晰的发展战略与强大的体系能力。在这套清晰的品牌矩阵下,每一款车型都具备稳定的输出能力,稳定车型打底,创新产品拓边,让长安在技术迭代期和市场调整期,依然能保持品牌势能的持续释放。
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轻装上阵”
销量稳定增长的背后,真正支撑长安系实现稳中向好的,是其对产品结构和运营节奏的主动调整。这种调整,既体现在技术平台的持续演进,也反映在市场策略的精细化运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产、销、储”全链条协同能力的掌控。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长安汽车此次公布的为零售数据——即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的真实销量,而非经销商端的批发数据。在车市竞争转向“交付为王”的当下,这种选择意味着,长安不仅更加注重用户口碑和实际体验,也更关注经销端健康、库存结构清朗的可持续状态。
说到底,长安给出了一种更健康的增长路径:不靠压货冲量,而是聚焦交付节奏的平衡、生产排期的科学化、渠道运营的良性循环。
来源:长安汽车
与此同时,长安对产品组合的打法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盲目铺品类,而是围绕差异化场景进行精准投放,它的策略已明显转向用高质量产品穿透细分市场。无论是长安启源、深蓝,还是阿维塔,长安旗下多个品牌的每一款新车,都是围绕某一个价格带、某一类典型用户需求,集中资源打透。
这种变化背后,是长安体系内部对“高价值产品”的重新定义,它更强调综合体验、品牌信任与长期价值的构建能力。能够获得真实订单、实现稳定交付的产品,才是结构优化的核心指标。
说到底,长安的逻辑是通过产品节奏、产能节奏、营销节奏的协同演进,实现一种“结构胜出”的增长方式。它强调的不是一时的销量突破,而是品牌长期价值与渠道可持续性的平衡。这也正是为何长安可以在多个价位段上维持订单活跃与交付正循环,并在终端维度展现出极高的市场响应速度。
对比其他品牌在产能失衡、库存承压、节奏错配中的频繁摇摆,长安的“轻装上阵”显得更加稳健,而这种结构性主动调整能力,是长安区别于大多数玩家的底层竞争力。
“王牌单品”策略初见成效
如果说稳定的品牌矩阵和产品结构,是长安应对市场波动的基本盘,那么持续爆发的单品能力,则是其加速转型、撬动用户心智的重要武器。
过去,自主品牌往往在爆款依赖与生命周期短之间徘徊,长安也擅长通过精准定位、快速验证、高效放量的产品机制,来打造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全球经典大单品”。
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在4月份的数据中已经显现。
最典型的是长安启源Q07。作为一款中型智慧增程SUV,它精准锚定家庭用户对长续航、高能效、舒适智能的复合需求,依托蓝鲸增程系统与智能座舱能力形成强功能闭环。在正式亮相仅一个月后,其订单即突破31057辆,强势跃居为长安启源品牌的主力热销车型。它不仅提升了品牌整体销量,更显著拉高了长安在15万元级新能源细分市场的用户覆盖密度。
长安启源Q07
与之呼应的,还有深蓝S09。这款六座智能增程SUV以“超级增程+大空间+智能交互”的组合,快速切入中高端家用市场,在上海车展开启预售后仅8天,订单即突破1万辆。作为深蓝汽车新能源矩阵中的最新旗舰车型,S09的爆发也进一步巩固了长安在2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产品中的主导权。
而阿维塔06的表现,则进一步夯实了“高阶智能化”的品牌势能。作为阿维塔品牌下探紧凑型市场的重要一步,阿维塔06集成华为乾崑ADS智能驾驶系统与Harmony座舱体验,在设计、智能驾驶辅助与情感科技层面实现差异化表达。4月19日上市后,仅48小时大定订单即突破12536辆,助推阿维塔当月销量同比暴增122.6%,创下品牌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款车型不仅覆盖了15万—25万主力消费区间,也几乎涵盖了城市通勤、家庭出行、个性化智能驾驶等核心场景。在新能源用户群日益细分、需求不断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按需而生、精准命中”的产品逻辑,已成为爆款诞生的新前提。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车型的爆发并非偶然,它们都具备共同的基础条件:一是依托长安的技术体系平台,具备“既快又稳”的开发效率;二是能够快速完成用户验证、形成传播口碑,实现首月上量;三是产品价值逻辑高度清晰,用户理解门槛低、决策链路短。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长安,已经不再只是推出了几款热销车,而是在推动“系统造爆款”的能力闭环,它既考验产品定义力,也考验交付能力和用户运营的长期建设。
随着现在多点开花的策略逐渐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安未来将不止拥有更多热销车型,更有望打造出具备国际传播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代表作”。
央国企的品牌底气
一张销量榜单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技术体系的比拼、组织机制的较量,以及对用户心智的争夺。
长安4月份交出的这份增长答卷,不仅证明了其具备前瞻的市场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主流央国企车企,正在完成从数量竞争向质量增长的关键跃迁。
这份底气,首先来自其央国企独有的战略定力与体系韧性。相较于追风口、拼补贴的短期打法,长安更强调长期主义,选择通过平台化、自主化构建核心能力。它并不追求流量爆款的短暂喧嚣,而是专注于可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
来源:长安汽车
其次则依赖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2024年,长安研发投入达151.58亿元,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发明专利占比超七成 。不仅拥有覆盖七大前沿领域的全球研发中心,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从平台开发到整车交付的高度自控。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坚定认为“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长安”,在全球布局海外五大区域市场,坚持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成长高地,全球渠道网点已超9000个。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的“抗打”并非靠单点发力,而是依靠多年来扎实推进的“三大计划”:香格里拉计划构筑起以金钟罩电池、蓝鲸增程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底座;北斗天枢计划打通从智能驾驶辅助、智舱到车云平台的智能化架构;海纳百川计划则将技术体系与产品价值延展至全球市场。
以这三张战略地图为核心的隐藏能力,才是看得见的销量、订单、口碑的根基。
而更深层的转变,其实来自于一种更稀缺的组织气质。作为拥有160多年历史的中国汽车“老字号”,长安既保留了央企系统中对战略方向的坚定性,又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组织机制下的快速反应力。
也正因如此,在产业周期低谷期,长安并没有收缩行为,而是继续强化体系能力,打磨品牌势能。用每一个交付、每一台产品、每一次转型的落地实践,成为央企中那个最值得信任的代表。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