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挖掘中国初创企业绿色创新潜力
中国初创企业在绿色创新领域的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外资的关注。
近日,百事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吉姆·安德鲁(Jim Andrew)在上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对于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绿色创新领域的活跃印象深刻。
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副总干事海伦娜·麦克劳德表示,在推动实现可持续且富有韧性的未来、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亚洲国家和企业已展现出领导力和发展优势。未来,要在气候领域为更多人创造福祉,亚洲须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初创企业积极实践可持续创新
安德鲁介绍了百事当前在亚太地区推动的“绿色加速器”(GHAC)项目。这是该项目首次在中国进行发布。他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是该项目在亚太地区启动第三年。去年,收到了亚太地区近200家初创企业的申请,今年来自亚太区的申请数量达270份,较去年实现了37%的增长。在这270份申请中,中国初创企业的申请数量达47,为历史最高。而在今年入围十佳的亚太企业中,中国初创企业占据5席。他希望未来更多中国初创企业能加入该项目。
从基于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评估到精准农业技术,从智能废弃物分选到熔盐储能,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百事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十佳入围企业分别聚焦废弃物管理、农业、可再生包装及清洁能源等领域展现了新兴技术的多元应用场景。其中,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可持续农业领域;中国生物基制造企业北京微构工场、AI驱动废弃物智能分选的广东弓叶科技入围循环经济领域,另一家中国企业上海电气为气候变化领域入围企业。其余为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与韩国企业。
去年召开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190余个缔约方表示仍优先将食物和农业举措纳入气候减排行动。今年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减排目标的提升并建立全球气候融资新机制,确保发展中国家每年获得3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已成为全球社会刻不容缓的问题。麦克劳德表示,这离开不企业的参与。
上海遨问创投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敏曾有诸多帮助初创企业与世界500强牵线搭桥的经验。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很多初创企业都有平台技术,但缺乏一定的运用场景,“可能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技术还能有新的运用渠道,而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利于这些初创者找到新的市场机会,无论从战略上还是商业模式上都具有变革的意义。”
近日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如今也正在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绿色创新生态。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朴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施耐德电气于2021年发起供应商“零碳计划”,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到2025年减碳50%,目前已经带动了270多家中国供应商平均减碳42%,成效显著。
看好中国市场的创新潜力
百事食品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谢长安(Anne Tse)表示,对于中国初创企业的抢眼表现,“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力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可能产生积极反响。”
对于中国市场的创新潜力,谢长安介绍,过去三年,公司已与倍奇能源(Enwise)、中科翎碳(Powered Carbon)等中国企业合作试点创新方案,这些合作旨在将食品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通过改善土壤健康来降低碳排放,“这些技术不仅契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印证了中国创新如何推动规模化落地应用。”
在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看来,“中国正在逐渐从跟随者升级为创新者,并且更热衷于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在新技术出现后,放眼全世界,中国是最愿意接受新技术的国家之一。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创新引领,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也明显加快。”
谢长安说,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消费者可持续需求增长的多重驱动下,中国在可持续农业、循环经济及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发展迅猛,为初创企业培育了技术验证与规模化的优质土壤,“将中国的创新速度、技术巧思与我们的全球规模及行业洞见相结合,将释放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