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鸣很忙IPO三问:谁挣钱?谁在卷?谁受益?

2025年05月08日,17时14分40秒 科技新知 阅读 7 views 次

文 | 智见Time,作者 | 向阳,编辑 | 308

港股「零食量贩第一股」,要来了。

2025 年 4 月 28 日,零食量贩领域的明星企业鸣鸣很忙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由此开启它的港股上市之路。

从 2017 年晏周在湖南长沙创办「零食很忙」开始计算,这家最初仅拥有一家不足 40 平米的小店的企业,仅仅在成立不到八年的时间里,就通过加盟、合并、扩张等多种方式,成为年度 GMV 达 555 亿元的细分行业龙头。

尤其是在过去三年,鸣鸣很忙可以说是狂飙推进,风头无两。

但在狂飙突进的背后,鸣鸣很忙的业绩也潜藏着一个不得不真实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尽管公司的体量不小,微薄得可怜的利润率,很难通过门店的后续扩张得到解决。而这个问题,又势必要被冷酷无情的资本市场所审视和放大。

显然,鸣鸣很忙已经有所准备,但还不够充分。

高速增长的营收 VS 微薄如纸的利润

多年来,零食量贩一直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径,其核心运营模式可总结为三大要素:低价、下沉和加盟。基于这一商业逻辑,鸣鸣很忙认准了大众消费市场的商业价值。

而它的商业模型,也由此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反差感。

一方面,基于上述运营模式,鸣鸣很忙在资本的助力之下扩张,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体量。

从营收的角度来说,2022 年到 2024 年,鸣鸣很忙分别实现了 42.86 亿元、102.95 亿元、393.44 亿元的营收,三年间增长超八倍。

鸣鸣很忙IPO三问:谁挣钱?谁在卷?谁受益?

从门店布局来说,经过多年的持续布局,截至 2024 年底,鸣鸣很忙约 58% 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全国 1224 个县,占全国县城总数的 66%。

这样的布局背后,是基于鸣鸣很忙创始人晏周的一句话:占消费群体 70%-80% 的普通消费者才是真正的「基本盘」。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买单,鸣鸣很忙每家门店都保持 1800 个以上的商品种类,每月更新约 100 款新品,并采用散装称重等灵活的销售方式,在增加产品种类和用户选择的同时,满足用户低价尝鲜的需求。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鸣鸣很忙无法避免利润的微薄。

2022 年到 2024 年,鸣鸣很忙毛利率分别为 7.5%、7.5% 及 7.6%。不仅维持在较低水平,还略低于万辰集团同期的 10.76%。

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鸣鸣很忙在 2022 年到 2024 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0.81 亿元、2.35 亿元和 9.13 亿元,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是增长态势,但是从净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却低得让人皱眉头,分别是 1.7%、2.1%、2.1%。

鸣鸣很忙给出上述反差感极强的这些业绩的背后,在于加盟模式。

事实上,加盟模式已经成为零食量贩行业的主流选择。无论是鸣鸣很忙,还是已形成万店规模的万辰集团,旗下加盟店占比均超过 99%。2024 年,万辰集团旗下零食业务的营收,也随着加盟模式而达到了 317.9 亿元。

这种模式的成功早有先例。茶饮界的蜜雪冰城、零售领域的名创优品都是忠实的「加盟派」——靠着加盟模式,迈过万店门槛,销售额、营收也同步水涨船高。

深入分析盈利结构可以发现,鸣鸣很忙并不是一家靠卖零食赚钱的企业,其 99.5% 的收入来自向 14379 家加盟店兜售产品、赚取差价。

鸣鸣很忙向加盟店供货的产品,并不是自产的——而是通过与上游厂商直接谈判,利用规模优势获取低价货源,再转售给加盟商获利。

鸣鸣很忙IPO三问:谁挣钱?谁在卷?谁受益?

这种模式相比传统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鸣鸣很忙的平均售价比线下超市的同类产品便宜约 25%。

要保持这种低价模式的持续运转并非易事,难点在于如何在消费者、加盟商和自身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鸣鸣很忙正从有限的利润空间中挤出双重让利:一方面,让利给消费者,巩固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将省出来的一部分利润,留给加盟商,确保加盟体系的稳定性。

当前鸣鸣很忙寻求上市,很可能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维持当前的扩张速度。

双雄近身肉搏之下,到底该如何增利?

过去一年,作为零食量贩行业的两大头部品牌,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扩张竞赛。

2024 年,鸣鸣很忙新增门店超过 8000 家,平均每天新开 22 家门店;「好想来」品牌更是新增门店 9776 家,日均开店 26 家,扩张势头同样迅猛。

这种快速扩张带来了明显的市场饱和现象。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好想来 55% 的门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其中半数与鸣鸣很忙门店的直线距离不足 1 公里。在一些热门商圈,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品牌的零食量贩店比邻而居,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为应对这一局面,两大品牌都推出了力度空前的加盟扶持政策。

除了免除加盟费、管理费等常规费用外,还针对高竞争区域的加盟商提供了特殊补贴。

据界面新闻报道,好想来针对凡在「很忙系」门店 200 米范围内的门店,「进行所有的提升门店销售的活动,全力支持给予活动政策补贴。」

鸣鸣很忙的加盟政策则指出,为遭遇恶性竞争的加盟商,提供最高 15% 的毛利保障;为高竞争区域布店的门店,额外补贴该门店店铺租金的 50% 或该门店转让费的 50%。

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鸣鸣很忙的加盟商数量从 2022 年的 994 家增加至 2023 年的 3377 家,并进一步激增至 2024 年的 7241 家。

这种扩张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鸣鸣很忙在港股 IPO 募资计划中明确将七成资金用于门店扩张,万辰集团也在 2024 年财报中提到,将积极推进优势区域和空白市场的门店网络扩张计划。

与此同时,玩家还面临着营销投入持续加大的压力。

近年来,鸣鸣很忙的营销开支快速增长:2022 年营销推广费用为 417 万元,2023 年增至 490 万元,到 2024 年则大幅攀升至 1766 万元,三年间营销投入增长逾三倍。

其既要维持价格优势,又需持续加码营销投入,包括签约代言人、开设概念店、IP联名等。

今年春节期间,「很忙系」品牌赵一鸣零食与品牌代言人周杰伦合作发布贺岁短片,并在抖音大促期间以“1分钱福利”等策略吸引流量。

同期,「好想来」 则借助与《哪吒 2》电影 IP 的合作,在 5500 家门店推出 8.8 元限量盲盒,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显然,随着双方内卷的加剧,企业资金链可能始终处于紧绷状态。

鸣鸣很忙在招股书提到了相应的风险,「我们可能需要额外融资支持我们的未来发展或调节业务状况的变化,但我们可能无法以有利条款获得额外融资或根本无法获得额外融资。」

不过,更加令人关心的问题在于,即使通过上市进一步实现门店数量的扩张,在上述的商业模式之下,鸣鸣很忙要实现利润率的增长,也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好在,今年以来,企业战略正在发生微妙转变——鸣鸣很忙创始人赵定在近期发布会上强调,零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只是低价,而是如何做到「高质价比」。

如何既要规模又要质量,将成为玩家长期发展的共同命题。

当零食量贩门店,开始销售潮玩产品

发力自有品牌,是鸣鸣很忙找到的一条新路。

这一战略转变始于一年前,当时创始人赵定带领团队专程前往河南许昌,向零售业标杆胖东来学习取经。

这次考察或许让他们意识到,仅靠低价策略难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必须通过高毛利的差异化产品,实现从价格战到品类竞争的转型升级,当然也能够提高净利润的天花板。

有意思的是,在正式推出自有品牌前,鸣鸣很忙通过定制和联名产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比如说,通过与香飘飘等品牌合作开发独家产品,以及与王者荣耀等IP推出联名款,不仅丰富了产品线(截至 2024 年底定制化产品占比达 25%),也培养了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为自有品牌开发奠定了基础。

今年初,鸣鸣很忙正式启动自有品牌计划,将产品分为三大系列:红标主打极致性价比,如 1.9元的 600 毫升无糖乌龙茶;金标注重品质提升;还有针对细分市场的特色子品牌。这些自有产品覆盖肉制品、日化、饮品等多个品类。

与此同时,鸣鸣很忙还紧跟健康趋势,比如选用优质进口牛肉制作配量表干净的风干牛肉,并计划未来引入食品健康评级标签。

显然,鸣鸣很忙希望借此优化利润空间,逐步改变着品牌「只卖低价货」的市场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已经不满足于只做零食生意。

2024 年下半年,鸣鸣很忙向社区折扣超市转型,推出「省钱超市」新业态。通过增设鲜食专区、低温冻品区,以及在醒目位置设置短保面包货架和现制蛋挞等,力图从单一零食零售商升级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的零售平台。

甚至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鸣鸣很忙的货架上,还出现了与零食赛道相距甚远、但是利润空间无比巨大的潮玩产品。

但这样的转型,也势必会带来新的挑战。

扩大经营品类意味着需要更大的门店面积,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特别是生鲜品类的引入,需要重建冷链物流体系,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鸣鸣很忙的竞争对手也从零食同行扩展到整个零售行业:万辰集团也在 2024 年底推出多个超市业态品牌,三只松鼠等企业同样在布局相似业态。

显然,在鸣鸣很忙的全新商业模型中,净利润极低的零售业务正在成为一个低毛利的门店引流产品,而基于该门店客流量而衍生出来的其他销售业态,反而是鸣鸣很忙在面向零售赛道转型的一个有力支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力自有品牌、拓展超市业态,固然是鸣鸣很忙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重要尝试——但这些策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能否持续深化产品力、供应链能力和运营效率。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

同时,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推而广之,还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买单。

当然,这并非易事,却值得尝试。

而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当鸣鸣很忙决定通过大规模的疯狂扩张走向港交所,无论是门店的持续扩张,还是产品的横向扩张,它就必然要通过更大规模的体量来证明自己。

而如何在「量贩零食」的模型之外寻找到一个更有利润空间的全新「零售」商业体系,则是鸣鸣很忙必须交给资本市场的一个答案——这一点,恐怕也是鸣鸣很忙创始人赵定向胖东来取经的核心逻辑。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