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观鱼:《水饺皇后》拍成这样,为什么可惜?

2025年05月08日,14时45分42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新潮观鱼:《水饺皇后》拍成这样,为什么可惜?

【文/新潮观鱼】

2025上半年最后一个大档期“五一档”,依然没有“救市片”,大盘报收7.47亿元,不到去年一半,数据心酸得堪称一夜回到十年前。有趣的是,假期结束后第一天,已上映3个多月的《哪吒2》再度登顶日票房榜,“一片吃半年,半年都淡季”的预言似乎正在应验。

“五一”期间,被寄予厚望的马丽主演的人物传记片《水饺皇后》漫天催泪宣发,最后艰难过2亿;刘德华力撑的犯罪片《猎金·游戏》继续港片严峻形势,破亿已算不易;引进片同样乏力,宫崎骏高分旧作《幽灵公主》重映票房过7000万,不如去年五一档《哈尔的移动城堡》重映过亿的成绩……没有一个头部作品能拉起大盘。

新潮观鱼:《水饺皇后》拍成这样,为什么可惜?

2015-2025年中国内地“五一”档电影总票房 猫眼专业版

截至5月6日18时,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264亿,其中《哪吒2》独占153.76亿,有关《哪吒2》是否“吸干内地电影市场”的讨论卷土重来。

然而,纵观清明档和五一档,市场表现低迷、新片过亿难上加难的困境恐怕怪不到春节档影片的“虹吸效应”上。毕竟,大部分中国电影市场的核心观众早就看过《哪吒2》了,该片的社交属性大于其题材吸引力。关键是,这批核心观众并非一年只买一张电影票的消费群体,他们只是在新片中实在找不出想看的。

高质量新片的供给失衡、第一波口碑发酵劝退观众、娱乐体验的丰富选择恐怕才是观众提不起兴趣走进影院的主因。

一方面,片方不敢冒险,不愿让存货在“淡季”上架,准备熬到下半年或明年春节再上;另一方面,“大导+明星”的创作圈层固化正在让过度依赖主创咖位、不顾剧本质量的出品方自食其果,不及格的剧本和不肯动脑子的拍摄手法、老套的路演宣发自欺欺人,以为码到好班底就能有保底票房、有一个营销爆点就能轻松过十亿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没有好片,谁愿意舍下大好春光和初夏盛景,空出一个完整半天,去电影院如坐针毡。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失去其核心观众。

这其中,最让人惋惜的是,创作端并非不会挖掘好故事,而是浪费了好故事。比如,有着绝佳原型故事、映前备受期待的电影《水饺皇后》。

新潮观鱼:《水饺皇后》拍成这样,为什么可惜?

该片改编自湾仔码头品牌创始人臧健和的真人经历。青岛姑娘臧健和,自小为补贴家计辍学到县医院工作,与泰国华侨医生结婚后诞下两个女儿,后发现丈夫在泰国另外娶妻生子,她果断带着两个女儿与丈夫一刀两断,并靠着勤劳和智慧在香港落地生根。从码头小贩到跨国品牌创始人,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乘着时代风潮敢想敢做的创业经历,极具讲述价值。

新潮观鱼:《水饺皇后》拍成这样,为什么可惜?

臧健和与两个女儿黄蓬与黄蓓

她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商业决策,都让人感叹其胆识和魄力:1977年,她把卖饺子的地点选在香港湾仔渡轮码头,当时船运是香港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她选对了人流聚集的发迹点;1982年,她在坚守中国品牌的底线上与日商合作,让水饺会和初剪会上有人愿意说真话,电影也不会到上映才听到观众的真话。

上个月,刘伟强导演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接受媒体采访,以虚心的态度提到自己一直在学习,称自己从第一天当导演,已经面对很多风浪,“不同的环境有高有低,最重要还是有拍电影的初心。”

希望《水饺皇后》如今两极分化的市场反馈能让热爱电影的创作者和希望商业效果和口碑双丰收的出品方看到,任何题材都不能想当然,怀揣创作的初心,也得看看外面的世界,从剧本开始认真对待市场意见,认真调研观众爱看的是什么,才能跨越环境的高低。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