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降准!央行出台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利好“还贷一族”
5月7日,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旨在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布的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布的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作,并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10项具体的政策如下:
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第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地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第三,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的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第四,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布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政策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这些都从目前的是1.75%降到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第五,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
第六,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有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持续支持“两新”政策的实施,也就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第八,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与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第九,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原额度为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原额度为3000亿元)的额度合并,这两个工具总额度为8000亿元。
第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风险央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的征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征信措施,分摊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的融资提供支持。
针对以上政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告诉笔者:“财政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可以用来解决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基本住房保障等问题,释放消费者的潜力,从而让国内的消费发展起来,减轻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促进消费,意义重大。业内人士看好央行用5000亿新设消费养老贷,未来旅游、养老、服务业贷款利息更低,逛吃和住养老院可能更省钱。
“装修贷/车贷利率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更快, 同时房贷、消费贷利率下降,公积金贷款月供减少,利好‘还贷一族’。”上述人士表示。
胡捷还提到,用一部分钱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特别在当下时期,这是很有必要的。
“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发展,进而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居民收入稳定。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减轻存量贷款压力,释放资金用于生产和技术升级。”业内人士认为。
不过,普通投资者需关注“存款收益缩水”的情况,未来需调整理财策略。一位理财师分析:部分稳健型理财产品收益可能因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居民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业内人士提醒:释放流动性利好股市(金融、科技板块)、债市,但需警惕通胀和资金外流风险。通胀压力、货币贬值风险上升,部分行业(如依赖进口原材料企业)成本增加。 此外,银行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盈利空间受限,需平衡稳增长与金融系统稳定性。
未来政策是否进一步宽松?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持续做好货币政策的调控,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潘功胜在会上指出,未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各项工具使用效果,还可以扩大工具规模、完善工具政策要素,或者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孙骋,编辑|刘洋雪)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