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资本市场责无旁贷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内卷式”竞争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内卷式”竞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危害甚大。这种“内卷式”竞争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恶性竞争,对行业发展具有破坏性。一些行业无底线“卷价格”、跟风式“卷赛道”、围剿式“卷人才”的情况,引发负面反应,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破坏产业链和市场环境稳定,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这种“内卷式”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有悖于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剧了产业竞争、产能过剩,带来了投资风险,同时也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作为我国经济领域来说,必须反对这种“内卷式”竞争,
对于这种“内卷式”竞争,我国政府高层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随后是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角度,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府工作报告称,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那么,如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呢?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一些专家与企业家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比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3月5日表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价格战”,要通过强化标准、强化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等措施,使得价格反映质量,一分价格一分货,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要进一步规范地方经济促进行为、招商引资行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真正破除地方保护。
同时也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应严格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完善政绩考核、统计、财税等方面制度,对地方招商引资拼财力、拼要素、拼政策的“内卷”现象加以引导。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和切实有效的规范监管,消除一些地方存在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乱象。引导各地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些专家及委员代表们的建议,对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具有积极意义。不过,就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来说,显然不应忽视资本市场,而且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资本市场同样是责无旁贷的。毕竟在IPO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IPO公司都是通过IPO来募集资金,进而扩大新产能。而在这些IPO公司中,有的公司所属行业的产能原本就是过剩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高,产能甚至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如果这种行业的IPO公司成功上市的话,其募集资金投向扩大新产能,势必加剧行业的“内卷式”竞争,不利于综合整治所属行业的“内卷式”竞争。
所以,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资本市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这就意味着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资本市场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这就要求IPO的审核部门证券交易所,在审核IPO公司上会、过会的过程中,要对IPO公司所属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情况以及IPO公司本身的产能利用率情况,严格审核,从严把关,对于行业产能过剩的IPO公司,证券交易所应将其拒之于IPO的大门之外,绝对不能让所属行业产能过剩的IPO公司发股上市,否则,不仅会加剧“内卷式”竞争,妨碍政府部门对“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同时也会造成有限的股市资源的浪费。
当然,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上,资本市场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不限于IPO环节。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并购重组,如果涉及到扩大新产能的募资,相关部门都需要加强监管,从严把关,决不能让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并购重组助长公司所属行业的“内卷式”竞争,进而拖我国经济领域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后腿。所以,面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资本市场务必要担负起应尽的职责,这其实也是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的一种表现形式。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