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也逃不脱美国的恢恢税网?

2025年04月03日,19时35分21秒 科技新知 阅读 29 views 次

近日,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在结束了长达286天的太空出差后,首次在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接受媒体采访。

太空人也逃不脱美国的恢恢税网?

2024年6月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宇航员威尔莫尔(左)与威廉姆斯准备执行载人试飞任务。新华社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供图)

他们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返回地球,比原计划的返程日期晚了278天。为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誓要亲自支付两位宇航员的加班费,并表示将在他们完全康复后邀请他们来白宫。

特朗普是否真的会付加班费,这个还有待观察。但有人提出了在国际空间站“出差”的宇航员,该如何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这里面有不少有趣的点值得展开说说。

文|金晖

编辑|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海外收入免税额

首先,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是需要就全球所得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哪怕你跑到天涯海角,甚至跑到地球引力难以触及的地方,也逃不脱美利坚的恢恢税网。

不过,居住在海外的纳税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享有海外收入免税额,2024年度为126500美元。简单来说,就是全部收入减掉这个免税额后的部分才需要交美国联邦税。如果一个纳税人的累进税率是24%的话,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项免税额相当于为他减免了30360美元的联邦税,足够买一辆轻型轿车,或许还能剩些钱来美美地吃几顿牛排或火锅。

问题来了,宇航员们是否可以享有这个免税额呢?税法规定,享有海外收入免税额需要满足两个测试之一:真实住所测试,或实际居住测试。所谓真实住所测试,是指纳税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是美国公民,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外国连续居住一个完整的纳税年度(通常指从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无中断;或

•是外籍美国居民,且是与美国签订所得税条约并已生效的国家之公民或国民,并在一个或多个外国连续居住一个完整的纳税年度(通常指从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无中断。

而实际居住测试,则是指纳税人必须是美国公民或外籍美国居民,并且在连续的12个月内,实际在一个或多个外国停留至少330个完整天。完整的一天是指从午夜零时开始的 24 小时。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几位宇航员的空间站之旅是超过了330天的,其中鲁比奥(Frank Rubio)曾经在空间站连续停留了371天,创造了美国航天员的最高纪录。目前世界纪录则是由俄罗斯宇航员鮑尔亚可夫(Valeri Polyakov)保持,他在上世纪90年代连续在太空停留了437天。

太空人也逃不脱美国的恢恢税网?

威尔莫尔(右一)和威廉姆斯(左一)在国际空间站内。图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好了,就算是宇航员在空间站停留的时间足够长,满足了实际居住测试,就一定可以享有上述的免税额了吗?这里还需要考虑美国税法另外一个重要规定:税务住所测试。税务住所即纳税人的常规或主要营业地点、工作地点或职责所在地必须在“外国”。如果由于行业或业务性质,纳税人没有固定或主要的营业地点,那么他的税务住所就是他的固定住所(即其经常居住的地方)。美国国内收入署(美国国税局)对“外国”的定义是:该领土/域是由非美国政府的主权政府所控制,包括其领海和领空。但问题是,领空的天花板在哪里?空间站算吗?那里没有政府,更没有“空间站税务局”,貌似当下税法并没有对领空以外的太空个税申缴作出明确规定。

看到这里,你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吗?或许这些复杂的规定反而让你越来越觉得困惑,有一种离答案越来越远的感觉。这正是美国税法的“神奇”所在。

美国的税网很大很细,很多时候很小的细节往往最让人伤脑筋。读美国税法有时候就像在看悬疑剧,每几分钟就一个反转,然后反转之后再反转,相当挑战你的大脑神经。

关于海外收入免税额,还有几项关于收入的规定,其中,如果宇航员是政府或政府机构的雇员,其来自美国政府的收入所得是不可以享有这项免税优惠的。出于好奇,笔者让AI帮忙查了一下,看看通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你猜怎的?根据职级和经验不同,他们的年薪在66000美元到155000美元之间。考虑到太空穿梭的巨大风险,以及每位宇航员都是在体能、智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优选之子/女,这个工资水平貌似有点儿低!但AI也说了,宇航员们通常不会考虑金钱回报,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心甘情愿为科学去冒风险。钦佩!同时也佩服一下AI,不但回答得全面,而且觉悟也很高!

2

州税问题

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不同的是,在美国,大多数个人的应税所得除了要缴纳联邦税,还有州税也是需要考虑的,除非该纳税人是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内华达州等少数几个免征个人税的州的居民。

虽然州税的税率一般比联邦税率要低很多,但是缴完联邦税后再缴一次州税,普通人也是会有割肉之痛的。以加州为例,根据应税金额的不同,累进税率从1%到13.3%不等。很多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工作的精英属于高收入群体,他们如果不做税务规划的话,很可能收入的一半都要用来缴税了。这种情况用小伙伴们的话来说就是,前半年给山姆大叔干,后半年才是给自己干。

所以美国人每年在纳税申报时,需要考虑自己所在州的州税问题。如果他们所在的州有任何税收政策可以减免一部分税金,那他们在做申报的时候就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争取依法少交税。比如加州就有规定,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可以以“非居民”身份申报,仅需就来源于加州的所得交税。

2025年3月1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工作人员对返航飞船进行打捞和安全回收,美滞留太空宇航员终返地球。新华社/路透

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两位宇航员来举个例子说明:第一步,假设他们在执行太空任务之前是加州的税务居民,并且他们在太空的长期停留导致他们满足了加州对非居民身份的全部规定;第二步则需要看他们的工资是否是来源于加州的所得,这又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小”问题。在联邦税和州税的许多有争议的案例里,判定收入的来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很多时候会决定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是否对该笔所得有征税权。

美国国内税法及相关法规目前并无明确提及宇航员或其在外太空工作和生活的特殊情况的条款,美国国内收入署也并未设立专门针对“在太空生活”的税务规则,例如如何认定长期太空任务对税务居民身份的影响,但税法中的某些条款可以间接适用于他们的情况,尤其是涉及太空活动收入来源的规定。根据《美国国内税法》第863条之(d)项对太空和深海活动的收入来源的规定,如果太空活动产生的收入由美国人获得,则其来源归属于美国;对于非美国人士,该收入则归属于美国境外。外太空的定义为,不属于任何外国司法管辖区、美国领土或美国本土的区域; 太空活动被定义为“在太空中进行的任何活动”,包括提供服务、租赁设备(如卫星),以及在太空中生产或加工财产等(但排除国际通信、运输等特定活动)。虽然该条款未明确提及宇航员,但他们的工作(如进行实验或维护国际空间站)属于“在太空执行的服务”,因此他们的收入需遵循此类收入来源规定。

不过,依据上述第863条之(d)项仅能确定其工资收入来源属于美国,未必就能确认一定是来源于加州。这时还要看加州对收入来源的规定。一般来说,工资收入来源于加州的前提是,纳税人是在加州提供了该服务从而获取了该收入。由于宇航员身在太空,因此,在上面假设的例子中,他们应该可以对加州税局说,“我这笔血汗钱你可碰不得”。

此次搭乘“龙”飞船返回地球的还有一名俄罗斯宇航员。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天要经过美国上空16次。问题又来了,俄罗斯宇航员是否不经意间满足了美国税法规定的实际居住测试,从而有在美国缴税的义务?

未来,太空旅游、太空采矿、太空直播等有可能成为常态,来自空间的收入该如何纳税?美国的税法看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跟进与完善。

上面关于宇航员报税的讨论只是展示了美国复杂税法的小小一角。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考虑到有些美国纳税人是已婚人士,他们可以选择夫妻合报或分别申报,再加上各种名目的抵扣项、各种被动收入(如利息、股息、资本利得、租金、版权)等等因素,复杂度会进一步加大。

宇航员们在太空的日子,可以日行万里,心怀宇宙;一旦回到地球上,依然跟你我一样,需要为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甚至报税这样的琐事操心。心疼他们一下下……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