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追寻自由一样追寻创新,Booking.com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云上新征程

2024年12月31日,21时00分13秒 科技新知 阅读 25 views 次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对自由的渴望始终如一。它驱使着我们踏上旅途,跨越高山大海,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在世界旅友不断追寻自由的旅程中,全球顶流在线旅游平台Booking.com,则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平台,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梦想的承载者,帮助人们实现奔赴天涯海角的梦想。

像追寻自由一样追寻创新,Booking.com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云上新征程图源:Booking.com官网

创新业务模式问世

帮助每一位旅行者探寻美丽新世界

20世纪末,互联网的兴起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旅游业,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流通和用户选择的领域,自然站在了这一发展潮流的风口浪尖。1996年,Geert-Jan Bruinsma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创立了Booking.com。其带来的“在线预订”这一创新性业务模式,改变了人们预订酒店的方式,为整个旅游行业的商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全新的蓝图。

在那个信息还不如今天般无处不在的年代,传统旅行代理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中介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控制着酒店的可见性和旅行信息的流动,消费者只能通过这些中介来完成酒店预订。而“在线预订”模式则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直接将消费者与酒店连接起来,从而让旅行者能够轻松比较和选择全球范围内的住宿选项。这一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使得旅行者的预订体验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直观。

Booking.com的业务模式创新,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预订习惯,也为全球的酒店从业者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这一平台,酒店不再依赖传统的旅行代理商,而是直接接触到全球的旅行者。这一变革既降低了酒店的营销成本,同时也提升了预订的效率。无论是城市中心的精品酒店,还是偏远地区的度假村,Booking.com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吸引客户的便捷平台,让全球的消费者都能轻松找到并订到他们所需的住宿环境。

对于消费者而言,Booking.com的诞生改变了旅行的方式。从前,计划一次旅行意味着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和复杂的选择,而现在,只需几次点击,旅行者便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住宿选项,查看真实照片与评价、比较价格,甚至进行即时预订。这种便捷和个性化的体验,不仅让旅行者能够轻松安排他们的行程,也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住宿地点,收获了自由、舒心的旅行体验。

像追寻自由一样追寻创新,Booking.com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云上新征程图源:Booking.com官网

受益于该模式在当时的创新性和领先性,在2000年代的数年间,Booking年营收增长率都几乎达到100%,并在2011年,收入达到16亿美元。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Booking.com的创新具有深远的行业意义。它不仅为旅游业的网联化转型开辟了新的思路,更推动了全球旅游住宿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代理商和酒店纷纷效仿Booking.com,采用在线预订平台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Booking.com将旅游行业从传统的人工预订模式推向了更高效、更透明的数字化模式,这一变革也成为了后续旅游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以科技释放生产力

定位技术企业,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2005年,Booking.com被Priceline(现为Booking Holdings)收购,这为其进一步的全球化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与此同时,Booking.com秉持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借助科技释放生产力,持续引入前沿的技术打造“一站式”、智能化与沉浸式的旅行生活体验,用创新连接世界。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来袭,Booking.com在2010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机APP2,将在线预订模式从PC端推向移动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便利性。通过这款APP,消费者不再局限于桌面设备,而是能够随时随地访问Booking.com的平台,查询并预订全球各地的住宿服务。移动端的推广进一步推动了Booking.com在全球市场的扩展。如今,Booking.com的移动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旅行者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规划和预订行程的必备工具。

除了在服务场景方面进行创新,Booking.com还在营销层面积极探索。例如,从2009年开始,Booking.com便持续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来开展营销,充分挖掘其平均每月近4亿用户流量所蕴含的潜力。目前,Booking.com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大量粉丝,Facebook 粉丝超过1500万,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等多个平台的粉丝超过1700万。Booking.com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的布局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其品牌网站带来了49.11%的访问量,潜在预定量规模得到显著提升。

时任Booking.com COO的Gillian Tans,在2016年曾表示,针对“Booking.com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在线酒店预订平台,背后的成功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曾表示:“Booking.com一直拥有数据驱动和很强的创业公司文化,并且作为科技公司,我们重视创新,每天针对客户进行大量的实验,所以我们才能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坚持创新,每天实验的次数超过1000次。

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创新文化,使得Booking.com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时调整平台功能,优化用户体验,从而确保其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在这一创新文化的指引下,Booking.com紧跟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在2016年推出了一项聊天机器人服务。该服务通过模板支持常见问题的沟通,包括酒店是否有停车位、入住和退房时间以及床位偏好等问题,并能将其自动翻译成42种语言。例如,一家国内酒店想知道一位讲英语的旅客预计何时抵达,酒店经理无需输入英文查询。他们只需点击模板问题,该聊天机器人服务就会以旅客的母语向他们提供问题。这样,酒店经营方只需点击几下即可快速处理常见的服务沟通,而不必担心翻译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

像追寻自由一样追寻创新,Booking.com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云上新征程图源:VentureBeat

2017年,Booking.com将这一服务深度打造,并推出了Booking小助手(Booking Assistant)。它能够迅速识别并处理超过90个主题内容,自动响应超过50%的常见客户问询。除了帮助消费者获得更为快捷的问询回复,还能帮助酒店平台节省时间,从而集中精力专注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6

视角放大,Booking.com在整体业务领域上再一次进行了创新。2017年6月,Booking.com突破了原有的住宿预订服务商角色,扩展至更广泛的旅行服务。平台首页新增了餐厅、租车和机票预订入口,标志着Booking.com逐步向全方位的旅行服务平台迈进。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黏性,也让平台的服务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完善了其“一站式”旅行服务的构想。7

生成式AI时代来临

迈向云上创新,打造智能旅行服务

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也让Booking.com这一连接服务提供方与消费者的双边市场平台,迎来了大量数据的管理挑战。公开资料显示,Booking.com提供的在线住宿房源数量超过2800万,还提供了涉及5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班服务,以及在全球超过52000个地点的租车选择。广泛服务选项的背后,是高达150PB的数据体量。

但是,数据既是挑战,也是财富。

生成式AI在2022年底达成破圈式发展,那么如何在大模型技术的飞速迭代中,快速释放庞大数据所蕴含的业务价值?这成为Booking.com创新之路上新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已经是旅游行业“巨人”的Booking.com,选择站在另一位“巨人”的肩膀上,它就是云计算领域的巨头——亚马逊云科技。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云计算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并在近年来不断创新,提供了完整的端到端的生成式AI技术堆栈,从底层的加速层如加速芯片,存储优化,到以Amazon Bedrock为代表的中间层模型构建工具和服务,再到最上层的生成式AI相关应用Amazon Q等。用一句话来概括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领域的行进过程,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种稳步推进、注重技术深耕的策略,使得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在生成式AI时代到来时,最终站在行业的前沿,成为全球企业从数字化到生成式AI转型的可靠合作伙伴。

Booking.com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帮助下开展数据存储与分析,构建了端到端的数据策略,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高效治理与企业数据的现代化建设。而高质量的数据,也为其机器学习模型的发展打造了良好基础。

在优化平台搜索能力与推荐算法方面,Booking.com 通过Amazon SageMaker的强大功能,大规模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充沛的基础设施资源与功能完善的机器学习模型服务,使得Booking.com每月模型训练作业数量增加了五倍,模型训练时间缩短至之前的五分之一。新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环境还使工作管道运行的失败率,从大约 50% 降至 20%。处理失败作业的时间大幅减少,从平均超过一小时缩短至可忽略不计的5秒。这大大提高了Booking.com的模型应用效率,并减少了资源浪费。

像追寻自由一样追寻创新,Booking.com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云上新征程图源:亚马逊云科技官网

在模型的应用落地过程中,Booking.com非常看重模型选择的多样性,从而支撑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创新探索。而这恰恰同亚马逊云科技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没有一个模型可以一统天下”。在刚刚结束的2024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云计算教父”亚马逊CEO Andy Jassy就曾表示:“选择决定一切!需要用模型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有很多可选的自由!”

“我们非常喜欢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 AI 方法,其中一点就是‘Choice Matters选择很重要’。我们热爱开源,我们认为它将在生成式 AI 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Booking.com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ob Francis如是说。

Booking.com首先利用Amazon SageMaker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对用户的历史行为、搜索偏好等数据进行分析学习,为个性化推荐做好准备。随后,结合Amazon SageMaker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总结,通过Amazon Bedrock提供的丰富多样且高性能的大模型,并运用平台自有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为用户生成旅行和目的地的建议,打造涵盖旅行目的地推荐、线路规划、住宿与出行建议的“一条龙”式方案。

Booking.com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副总裁Thomas Davey表示:“生成式AI现已列入每个人的议程,我们对使用Amazon Bedrock充满期待。我们可以挑选适当的语言模型并利用Booking.com的数据对其进行微调,以提供量身定制且相关的目的地和住宿推荐。而且,我们永远不用承担数据泄露的风险,因为它们始终保存在安全的生态系统当中。”

2023年,Booking.com推出AI旅行规划器(AI Trip Planner)。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同它进行聊天,并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获得问题答案。从寻找加勒比浪漫海滩的目的地灵感,到锁定适合四口之家的度假屋清单,AI 旅行规划器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和快速响应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符合偏好的智能化出行建议,帮助打造深度且个性化的旅行体验。

像追寻自由一样追寻创新,Booking.com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云上新征程图源:Booking.com官网

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Booking.com分享了一些其正在探索的创新方向。例如构建智能筛选器,为用户提供自由文本搜索功能,从超过200个潜在选项中选择合适的筛选条件,帮助用户找到量身定制的理想住宿地点。此外,Booking.com还推出了以合作伙伴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包括酒店描述优化、旅客评论回复撰写工具等。

可以看出,对于Booking.com而言,在下一个十年的创新之旅中,拥有强大技术能力的亚马逊云科技,成为了一个可靠的同行挚友。

END

年末,Booking.com发布了《旅行重塑: 2025年全球旅游趋势预测》报告,指出“人们希望从旅行中获得意义,并希望每次旅行都能有强烈的目标感”。而站在Booking.com自身的角度来看,其成立28年来,恰恰也是一场围绕“创新”,追寻企业存在意义的旅程。

遵循“探索世界,我们在你身边”的使命,Booking.com从一家小型初创公司,借力网络、云计算与生成式AI技术,发展成如今全球顶流的在线旅行服务企业。这份成就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企业在创新驱动下的成长史,更是人类对自由追求的缩影。

向往自由的我们,站在生成式AI时代开启之际,也不禁更加期待Booking.com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助力下,其创新之旅将会如何行进,又将如何承载梦想,帮助人们踏上奔赴天涯海角的旅途。

*前述特定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服务仅在亚马逊云科技海外区域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仅为帮助您发展海外业务和/或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选择推荐该服务。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