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家资产负债表45年:未来中国资产-负债扩张可能出现分离

2024年12月16日,23时47分01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4 views 次

中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空间,中国房地产“顶峰论”站不住脚。

“国家资产负债表给宏观经济分析带来了质的提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探索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高层研讨会”上高度强调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充分体现出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宏观经济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暨探索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编撰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是继2013、2015、2018、2020年版之后的第五本专著,共编制了1978-2022年连续45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

该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一是从存量视角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二是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三是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供了厚实的“家底”支撑。

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未来可能出现分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该书的四点重要发现。

第一,财富积累展现出中国存量赶超的非凡成就。近代以来,求富求强是中国摆脱落后挨打、走向现代化的主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财富呈现历史性跃升,社会净财富由1978年的2.1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4%。2008年以来,中国的存量(财富)赶超明显快于流量(GDP)赶超。未来看,随着GDP增速趋缓,中国的存量赶超也将放慢,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实现持续赶超,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宏观财富分配展现出“藏富于民”的总体态势。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财富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居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13.0%,到2000年首次超过50%,再到2022年的62.4%,呈现出“藏富于民”的宏观分配总体格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净资产由1978年的1.4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万亿元,其中国有股权占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在全社会财富中的占比,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但2022年仍超过三分之一,这既反映了我国制度性优势——更好地应对风险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意味着未来的宏观财富分配存在着优化提升空间。

第三,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呈现同步特征,但在未来也可能出现分离。一方面,1978-2022年,中国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5%和15.9%,体现出资产-负债扩张的同步性。虽然负债增速略高于资产增速,但总资产远远大于总负债,从而最终保有较大规模的净资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他认为,人口老龄化己成为影响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趋势会在未来更为显著。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抚养比的增加,社会支出压力加大,特别是医疗费用的负担对整体经济形成挑战。

对此,曹远征主张应利用好庞大的国有资产,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将其变现。具体来说,他建议应以推动国有资产可变现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落实好三个“国九条”的初衷,最终推动国有资产顺利进入社保系统。

责任编辑:王若云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