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中国光伏产品再挥“关税大棒”:税率虽翻倍 但影响甚微

2024年05月16日,05时21分35秒 机构观点 阅读 9 views 次

当地时间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

新的关税政策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钢铁、铝等产品,具体包括:将光伏电池及组件关税从25%提高到50%,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电池部件关税从7.5%提高到25%等。

5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多家光伏企业处获悉,其均已关注到上述信息,但初步评估“当下影响很小”。有企业人士则进一步向记者表示,目前更为密切关注的是美国针对东南亚光伏产品的政策变动。

“产业不是能靠贸易保护主义就能保护出来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频频出现的贸易摩擦也在提醒中国光伏企业要充分了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光是要把产品卖到全球去,更重要的是与全球市场、资本结合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去年对美出口光伏金额不足1700万美元

中国光伏行业对此次美国再挥“关税大棒”的行为并不惊讶。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直接出口美国市场的光伏产品规模甚小。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475.9亿美元。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额为388.3亿美元,出口量约211GW;电池片出口额为39.4亿美元,出口量约为39GW;硅片出口额为48.2亿美元,出口量约78亿片。

因去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呈现“量升价减”的特征,由此导致整体的出口金额有所下滑。然而,在整个出口市场结构中,我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规模已经严重缩减。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3年,我国光伏电池片、组件对美国出口金额分别为334.7万美元、1314.7万美元,合计仅1649.4万美元。这两大产品在整个光伏产品对外出口中占比极小,分别为0.1%、0.03%。

对此,该商会分析称,受两次“双反”、“201”、“301”案件叠加关税影响,除少部分“双反”复审税率较低的企业出口双面组件以外,目前我国大陆直接出口美国光伏电池产品基本无法实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2020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对美的出口额就已整体下滑。其中,从中国大陆直接出口美国的规模更是稀少。以光伏组件为例,2020年至2023年,美国自中国大陆的进口额分别为2.9亿美元、0.3亿美元、0.03亿美元、0.05亿美元。

“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开启‘双反’后,中国大陆企业曾通过购买中国台湾产的光伏电池来生产组件出口至美国。后来二次‘双反’掐断这一通道,中国光伏企业便取道东南亚出口美国。这期间同样经历了‘双反’复审,但最终影响甚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鉴于此,即便此次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翻倍式提高税率,但中国光伏企业并不担心。

企业更关注对东南亚光伏的政策风险

在评价此次美国提高关税政策时,不少光伏行业人士认为,其“形式大于实质”。

不过,随着近些年来部分海外国家相继通过关税手段来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出口,其背后所反映的贸易摩擦风险则不容忽视。刘译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需要把风险因素考虑得更多些。面对全球性的光伏市场,要尽可能分散发展,强化对各个区域市场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等多方面了解。

刘译阳还进一步表示,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供给仍处于较快增长状态,由此带来产业链盈利能力下滑,这提醒着企业特别是新进者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光伏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出海浪潮。除了产品出口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能布局至东南亚、印度、中东甚至美国本土,更深度地参与到光伏产业链的全球化协同中。

其中,东南亚是重要阵地,并快速成长为美国光伏产品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

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美国本土光伏组件自东南亚国家进口额为125.1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82.7%;光伏电池片自东南亚国家进口额为4.6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70%。

在此情况下,来自东南亚的光伏产品亦成为美国“双反”调查的重点对象。

2023年8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产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四国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终裁落锤,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受到影响。

“中国产硅片,进入东南亚生产电池;中国产玻璃和铝边框,到东南亚生产组件。这都会被美国认定为不是东南亚制造,是规避行为。”吕锦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限制主要就是对东南亚产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今年6月起,中国产硅片往东南亚生产的电池组件就无法出口美国。但所幸的是这两年,相关企业在东南亚增加了硅片生产。”

对于未来美国对东南亚产品的关税政策变动风险,不少光伏企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表达会密切关注。不过,吕锦标也指出,“如果美国直接对东南亚产的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不少美国企业和韩国企业也将难以避免,相关提请应当会慎重推进。”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