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坐不住了

2024年05月08日,10时14分0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8 views 次

小米SU7上市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依然还在持续,当「鸿雷CP」在北京车展的现场持续不断地发酵,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同样嗅出了一股不一样的味道。

他,有些坐不住了。

除了在小米SU7上市之际,隔着大洋对雷军喊话之外,他同样以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加入到了北京车展的流量争夺战中。

显而易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商业大佬,开始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特别是流量再度重新划分所释放出来的新红利,并且亲自下场,一起来享受这样一场全新的流量盛宴。

纵然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乃至是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同样未能免俗。

当有关FF被退市的消息开始不断地出现,特别是当贾跃亭的造车,开始进入到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如何确保FF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贾跃亭造车的目标,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全新课题。

他,有些坐不住了。

或许是看到了雷军的个人IP在小米SU7上市过程当中所扮演着的重要作用,或许是看到了周鸿祎的个人IP在带动360以及其所投资的哪吒汽车的显著效果,贾跃亭同样将FF的背水一战寄希望于自身的个人IP的商业化上。

近日,贾跃亭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为救FF,我做了几个决定》。

在视频当中,贾跃亭首先向外界辟谣,即,虽然现在的FF面临着非常大的退市风险,但是,并非某些媒体误读的已经退市。

随后,贾跃亭对于FF上市以后所走过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复盘和总结,并对每个阶段FF所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紧接着,贾跃亭宣布了五个最新的决定:

第一,贾跃亭未来将争取和Matthias 一起出任联席CEO。

第二,力争让FF保持合规上市地位。

第三,全力加速融资进程,尤其是近期在中东的重大融资和商务拓展。

第四,向中美全行业,开放产品、技术、合规等技术链和价值链。

第五,通过开始个人 IP 商业化,尽快赚些钱,用于还债和补贴FF造车。

如果我们将贾跃亭宣布的前四个决定,看成是其在公司管理和运营层面对FF进行的一系列的拯救措施的话,那么,贾跃亭的第五个决定,则是他通过个人的能力来all in 造车的真实体现。

透过这样五个决定,不难看出,无论是FF来讲,还是贾跃亭而言,业已进入到生死攸关的阶段。

当以俞敏洪、冯仑、雷军、周鸿祎为代表的商业大佬,开始加入到流量争夺战之中,特别是当他们的个人IP开始真真正正地可以给公司的发展带来益处,甚至可以救活一家企业的时候。

他,有些坐不住了。

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或许同样看到了这样一个新机会,并且开始亲自下场,开始了他的背水一战。

01

纵然是在远赴大洋彼岸造车还债的时刻,贾跃亭依然在国内拥有着一大批的拥趸。

对于贾跃亭的这些粉丝而言,他并不是一个逃债者,而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正是因为如此,贾跃亭的每一次发声,其实都会或多或少地引发些许行业的关注。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贾跃亭才会在FF进入到进退两难的关键节点,选择投身到直播、短视频的行列里,并通过个人IP的商业化变现来寻求解决方案。

无论贾跃亭的入局是否成功,但是,他不惜用个人IP来拯救公司的做法,依然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事实上,个人IP,特别是商业大佬们的个人IP,开始在流量格局再度洗牌的当下,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俞敏洪通过个人IP带领新东方走出了困境,还是张朝阳通过个人IP带领着搜狐继续留在牌桌上,乃至是雷军通过个人IP在小米造车的第一场战役上,打了一个漂亮仗,我们都可以看出,个人IP对于一家公司发展的良性驱动作用。

可以说,个人IP,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商业大佬们的个人IP,如果应用得当,不仅能够让他们的流量进行变现,甚至还可以拯救一个企业。

对于贾跃亭来讲,同样如此。

不得不说,贾跃亭也是尝到了互联网红利的先行者,他同样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下来了众多的粉丝。

纵然是现在,「生态化反」,依然还是人们谈论互联网时代时,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词汇。

虽然这个词汇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但是,它至少可以证明贾跃亭本身其实是拥有着一大批拥趸的。

因此,当贾跃亭宣布开始以个人IP的商业化变现来还债和补贴FF造车的时候,其实是有着一定的粉丝基础的。

可以说,贾跃亭的这样一种做法,只不过是抄了国内一众商业人物的作业,他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复制同行们的成功,继续留在造车的牌桌上。

02

虽然我们依然无法判断贾跃亭的个人IP商业化能否成功,但是,透过贾跃亭所陈述的FF的困境以及他不惜用个人IP商业化来还债和补贴FF造车,不难看出,当下的造车行业,正在开始进入到一场深度洗牌期。

对于贾跃亭来讲,如何在这样一个洗牌期,继续让FF留在造车的牌桌上,将直接关系到他能否顺利回国。

我们都知道,以往的造车,其实更多地考验的是资本的获取能力,更为确切地说,以往的造车,其实是to VC的。

然而,当资本市场对于造车的投资兴趣开始减弱,特别是以AI为代表的新赛道的日渐成熟,资本市场对于造车的投资兴趣开始下降。

这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FF所遭遇到的被退市的传闻上,同样还体现在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玩家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上。

理想mega上市所导致的市值蒸发,蔚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不瘟不火,其实都在说明资本市场对于造车的兴趣开始逐渐减弱。

苹果放弃了秘密进行了近十年的造车项目,转而投身到AI的赛道上,同样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小米造车之所以会进展地如此顺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雷军在拿着公司的钱去造车,而非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去造车。

试想一下,如果雷军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去造车的话,或许进展得也不会像今天这般顺利。

同样地,我们还可以从恒大汽车的崩盘、高合的停摆上看出一丝端倪。

说到底,造车行业的发展,业已告别以往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一场以自我造血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对于贾跃亭以及他所带领下的FF来讲,其实是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的钱来进行造车的。

当资本市场的输血难以为继的时候,FF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会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此番贾跃亭之所以不惜用个人IP的商业化变现来补贴FF造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造车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深度洗牌的阶段,以往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开始逐渐失灵了。

对于贾跃亭来讲,这,不得不说是一场背水一战。

如果贾跃亭能够在个人IP的商业化变现上走出一条成功之路,那么,FF则可以演绎小米的神话。

否则的话,FF或许将会和乐视一样成为贾跃亭的第二个「滑铁卢」。

03

如果说,资本的退潮让造车失去了以往的支撑力和驱动力的话,那么,造车不再仅仅只是依靠PPT,造车不再仅仅只是依靠概念和营销,则是贾跃亭以及他所带领下的FF真正面临困境的症结所在。

在造车风靡的时刻,但凡你有个性化的设计,但凡你有独具一格的营销能力,你就可以在造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特斯拉的发展和进化上看出一丝端倪,同样可以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一种造车玩家们的身上看出些许脉络。

当造车市场开始告别草莽阶段,当用户心智开始逐渐成熟,特别是当造车开始更多地比拼颠覆性创新的时刻,仅仅只是用以往的套路和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失去原有的效力。

如何为造车赋予更多新的概念和内涵,如何让造车真正能够给汽车产业,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新的改变,才是真正决定在未来的造车战场上能够取胜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马斯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特斯拉FSD落地中国市场上看出一丝端倪,我们可以从华为在自动驾驶上的不断发力上看出些许迹象。

然而,FF显然还没有像它们那样进入到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还在能否实现顺利量产的悬崖边上迂回和徘徊。

对于FF来讲,如果无法保证在顺利量产的基础上,搭上造车行业进入到新周期的最后一班车,那么,或许它将会彻底失去继续留在造车牌桌上的机会。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对于贾跃亭来讲,同样正在面临一场背水一战。

结语

当越来越多的商业大佬开始下场做个人IP的商业化变现,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有些坐不住了,同样开始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投身到了个人IP商业化的大战之中,他似乎为游走在悬崖边上的FF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贾跃亭开始抄俞敏洪、雷军、周鸿祎们的作业,通过个人IP的商业化来还债和补贴FF造车。

不得不说,贾跃亭选择在这样一个时刻进行个人IP的商业化变现,颇有几分背水一战的味道。

可以说,这一动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贾跃亭能否顺利还债,而且还关系到FF会否成为他的第二个「滑铁卢」。

当俞敏洪的个人IP在新东方的转型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雷军的个人IP在小米造车的成功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周鸿祎的个人IP开始为360转型不断地输送着能量,贾跃亭坐不住了。

至于贾跃亭能否成功,并且顺利带领FF走出困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