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2024年04月16日,08时14分19秒 机构观点 阅读 11 views 次

4月16日(星期二),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

央行: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月15日消息,央行近日召开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总结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上市公司密集发声 提升竞争力 回报投资

新“国九条”发布后,多家上市公司迅速组织学习,纷纷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相关要求,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回报投资者。

从严监管信号明确 分拆上市更趋理性

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从严监管分拆上市。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梳理发现,企业分拆上市更趋理性,多家公司终止分拆上市,A股分拆上市路径选择日益多元化。与此前A股公司热衷分拆子公司至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不同,北交所正成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聚集地。相较于其他上市板块,北交所对于分拆上市的一些中小企业更加包容,“A拆北”或将成为不少企业分拆上市的新选择。

MLF缩量平价续做 利率下调有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4月15日开展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均维持不变,为1.80%和2.50%。考虑到4月17日将有1700亿元MLF到期,因此,本月MLF操作缩量平价续做。业内专家认为,本月MLF缩量平价续做符合市场预期,后续仍有加量续做空间,同时政策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可能。

上海证券

央行安排下一阶段金融稳定工作 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 强化风险提示和早期预警

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稳定系统要持续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具体来看,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加强从宏观视角对金融稳定总体形势的分析,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强化风险提示和早期预警;要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存量风险,进一步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遏制增量风险;要持续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明晰顶层设计 建设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一环。在迈向金融强国的过程中,离不开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多措并举削减“壳”价值 新“国九条”组合拳扶优限劣

A股公司昂贵的“壳”价值使得大量寻租动机和行为在资本市场滋生,也导致我国企业主动退市的倾向不强。新“国九条”通过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并推动其聚焦“提高质量、提升投资价值”主线,以及加大对重组上市的监管力度、提高现场检查覆盖面,打击“假重组实炒壳”行为两方面削减“壳”价值,推动市场筛选优质的上市公司。

可转债市场发展迎利好 弱资质转债有望加速出清

分析人士认为,新“国九条”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生态并提升投资者信心。对退市机制的重点着墨,短期有利于改善股市供求,长期有利于强化基本面投资导向。“新规还将提升违规交易和违法成本,改善交易环境、降低市场异常波动,以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说。

证券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 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遏制增量风险

会议强调,金融稳定系统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加强从宏观视角对金融稳定总体形势的分析,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强化风险提示和早期预警。要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存量风险,进一步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遏制增量风险。要持续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上交所持续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督促“铁公鸡”回报投资者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放到了突出位置,强调要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两天后,4月14日晚,上交所再一次出手,向吉林高速下发监管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货币资金余额较高且多年盈利的背景下,连续多年不或少现金分红的原因及合理性。针对盈利但不分红的公司,上交所坚决采取监管措施,督促“铁公鸡”审慎评估资金情况,做好分红工作,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

高息存款“消失”之谜

近期,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开始出现“断供”。相较于普通定存产品,大额存单不仅有动辄20万元的高起存点,存款利率也高于其他同期限的定存产品,是银行的揽储利器。

4月MLF“量缩价平” 加量续作或在路上

开年以来,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年初降准操作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确保市场资金面保持平稳。一季度,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均值约1.87%,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在此背景下,4月份MLF延续上月“量缩价平”续作符合市场机构预期。专家认为,当前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央行继续缩量续作MLF,有助于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证券日报

央行: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稳定系统要持续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加强从宏观视角对金融稳定总体形势的分析,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强化风险提示和早期预警。要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存量风险,进一步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遏制增量风险。要持续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连续两个月缩量平价续作MLF 专家认为政策性降息迫切性不高

从MLF操作利率来看,自2023年8月份由2.65%下调至2.5%后,MLF操作利率至今“按兵不动”。对此,王青认为,4月份MLF操作利率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在2月份全面降准落地、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幅下调,以及一季度经济延续回升向上态势背景下,当前实施政策性降息的迫切性不高。另外,近期受美联储有望推迟降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走高,人民币汇率有一定下行压力,政策利率保持不动有助于稳汇市。

顶层设计擎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上市公司提质、回报“两手抓”

接受采访的上市公司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紧抓机遇,不断提升自身质量和竞争力,提高公司投资价值,注重回报投资者,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我国旅游业从“快速复苏”转向“理性繁荣”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我国旅游业的主基调将从“快速复苏”转向“理性繁荣”。在此阶段,行业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旅游消费带动下促“流量”变“存量”,上市旅企如何把握消费趋势,对其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人民日报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用“八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其中“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具有统领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围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政策持续加力,经营主体开足马力。

经济日报

金融活水激发换新潜能

经济日报金观平发文称,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大有可为。以央行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为例,由于再贷款提供的资金稳定、成本低、期限长,不仅能够降低经营主体的资金成本,也能有效分散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坚决遏制信披“乌龙”

要遏制信披“乌龙”的出现,必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一方面要建制度堵漏洞。基金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公司信披管理制度,通过优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明确严格的审查和校对流程,实现多维度把关,确保信息披露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严监管塑风气。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基金信披违规的惩处力度,切莫让更正公告成为一种低成本、常态化的纠错手段。只有通过高额罚款、停止受理基金注册申请等方式让涉事公司真正感到“肉疼”,才能让其意识到信披无小事,从而推动市场形成重视信息披露质量的良好风气。

21世纪经济报道

德国总理朔尔茨二度访华 释放扩大中德合作新信号

朔尔茨此行不仅有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陪同,而且还带来了一支豪华的经济代表团,成员包括西门子、宝马、奔驰等重量级企业的负责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德国商会处获悉,此次随访的德国企业数量在10-15家。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认为,德国企业踊跃报名朔尔茨的访华团反映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希望借机寻找到更多中国市场的新机遇,除了中德传统的汽车医药等领域之外,也要探索氢能、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可能性。

“一债难求”仍难解 储蓄国债再度被“秒杀”

根据财政部官网信息,4月10日起至4月19日,2024年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一期和第二期正式发行,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 第一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2.38%,最大发行额为225亿元;第二期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2.5%,最大发行额为225亿元,两期合并最大发行额为450亿元。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本期国债一经上市就立刻遭到“秒杀”。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储蓄国债的此种局面,主要是因为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背景下,国债其实是“类存款”的一种替代,尽管利率较低,储蓄国债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依然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

第一财经

技术迭新、政策支持 储能业期待开放的电力市场

今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对于储能的从业者和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健全电力市场机制、完善产品标准等配套支持措施已经“在路上”了。

涉行贿受贿案 昔日明星基金经理沦为被告

4月15日,业内有消息称,“最近蔡嵩松已经被判刑了”。第一财经记者从天眼查查询到,确有一则蔡嵩松、曲泉儒等相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开庭公告。该案件已在2024年3月27日在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被告为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记者求证获悉,刑案由检察院提起公诉,该案已庭审结束,下一步等待判决。

经济参考报

多地“税电指数”持续回升 折射产业提质

作为研判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税务部门与电力部门联合编制的“税电指数”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浙江、山东、江西、四川等地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税电指数”持续走高,且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增速更快,显现地方经济企稳向好、新动能加快壮大的态势。

房地产调整优化政策效果渐显

今年以来,各地“因城施策”,陆续出台相关房地产调整优化政策。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有近9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100条,包括取消或放松限购政策、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阶段性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记者走访发现,房地产调整优化政策效果渐渐显现。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