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值得读的《AI三部曲》,甚至有种连续剧的效果

2024年03月16日,22时01分07秒 科技新知 阅读 9 views 次

腾讯科技的潜望栏目组这个月的AI访谈系列真是质量爆炸,而且行文都是最清晰的问答结构,信息呈现非常干净,采的杨植麟、朱啸虎、王小川刚好是中国AI行业3个不同站位、不同判断、不同目标的人选,甚至有种连续剧的节目效果,真的很推荐作为合订本收藏。

杨植麟是第一篇:对话月之暗面杨植麟:向延绵而未知的雪山前进

他的身份是创业,中国顶级优秀的那拨年轻人,包括我见到的几乎所有机构,都对他的才能和为人充满了溢美,Kimi在我看来也是极为少有的在部分场景能够提供比GPT-4和Claude 3更优解的工具。

杨植麟的观点,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还来得及」,现在全球大模型还处在一个突变期,变数很大,关键是要跟着跑下去,要坚定不移的去拿资源,千万不要自我怀疑,事在人为。

在他看来,创造符合未来需求的AI组织会是一项巨大的登月工程,现在各家都还处于火箭原型的测试阶段,不要着急,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中美之间的实际差距在缩小,短时间里的市场份额没那么重要,还是要瞄准第一性原理,AGI是核心,第一个拿到AGI门票的可以从那一刻起降维打击,实现赢家通吃。

杨植麟的理想主义——以及他确实拥有做这些判断的的技术才学——本来在很大程度上给国内略显低迷的AI行业起到了激励士气的作用,然后就有了第二篇对话

朱啸虎的反差感出来:朱啸虎讲了一个现实主义AIGC故事

朱啸虎是投资媒体长期以来都很喜欢跟他聊,因为嘴上不怎么把关,什么心里话都能往外说,朱啸虎的这场采访,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那就是「拉鸡巴倒」。

排开情绪化的部分,朱啸虎的核心观点其实也不复杂:大模型研发没戏,干不过美国,等开源追上来,直接拿开源做应用层创新,去做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服务出来,底层技术搭便车就好,让美国在前面烧钱试错,跟在后面的成本和风险至少低一个数量级。

朱啸虎的身份决定了他看项目都是财务视角,比较隐晦的暗示了现在投大模型很难有退出通道,美元越来越少,人民币只能找大厂接盘,问题是大厂的FOMO心态一旦过去,就很难说了。

不过他举的例子也挺难崩的,比如说美国大模型是牛逼,现在中国也投不进去,但是中国的AI创新可以让王一博的数字人给粉丝打电话卖货,转化率翻好几倍,美国干不来这样的创新。

「繁花那个时代大家是真的可以搏一下,现在就别了,先活下去。」

再就是昨天,第三篇对王小川的采访也发出来了:王小川想提出中国AGI第三种可能性

王小川的表述,四个字可能不够总结,要用五个字,「李彦宏傻逼」。

好吧,事实上是,王小川认为李彦宏被自家团队给忽悠了——竟然真的相信文心一言比GPT-4要强——而这种盲人摸象的现象,其实也广泛存在于AI行业里,大家都在用局部的认知做出宏观的评价。

除此之外,王小川自认选择的技术和商业的中间路线,既不同于杨植麟把AGI当做唯一终点,也不像朱啸虎那样把AI当成一门生意,他相信垂直模型的爆发会来得更早。

美国有钱有算力,所以可以直线本着AGI而去,但在中国很容易变成说服资本的游戏,如果能用AI为中国增加100万医生,这将是天文级别的价值,所以要为场景去开发产品。

不过我自己看下来王小川这篇是最虚的,很符合他这个人养生玄学上的追求,基本可以算是AI行业的边缘经验,别人是在盲人摸象,他可能是在几万米开外找象⋯⋯

反正这个系列(还在更新)都还挺推荐阅读的,除了AI产业的信息密度管饱之外,采访对象的延伸输出也很有可看性,比如朱啸虎痛惜当年错过字节跳动B轮的表达就特别有画面感:「看在师姐的面子上勉强跟他(张一鸣)聊了十几分钟,没觉得这人多牛,说话也不行,前面他又连着创业失败了三次,真看不出来他还能成,哎⋯⋯」😧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