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灵车”危机,是一场舆论霸凌

2024年03月10日,15时39分2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9 views 次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这大概是新能源车企第一次遭遇非自然力量。

前段时间理想MEGA上市,发布会前夕,一张网友在地下车库拍摄的照片广为流传,多辆理想MEGA在昏暗灯光下依次排列,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神似一排棺材。

发布会后次日,网络平台又突然出现了大量有关理想MEGA的恶意P图,车尾一个大大的“奠”,车身一排小字“新能源殡仪车”。

理想的“灵车”危机,是一场舆论霸凌

还有网友给这款车编了全新宣传语:

理想的“灵车”危机,是一场舆论霸凌

一连串操作下来,理想MEGA要被钉死在殡仪馆了。

你会很明显发现,这些图片来得快去得也快,恰好把理想MEGA发布会给夹在中间,不得不感慨如果不是人为策划,那大自然果然鬼斧神工。

其实这真的是个非常棒的黑公关手段,如果抛开道德问题不谈的话。

理想MEGA定位纯电高端MPV,售价高达55.98万,瞄准的就是中产以上家庭,尤其是南方城市。

理想的“灵车”危机,是一场舆论霸凌

而恰好,广东、福建这些南方地区往往特别讲究风水,也特别忌讳各种晦气的东西,把理想MEGA和灵车捆绑在一起,算是从源头截断了销路。

说白了,这种黑公关目的就是为了给理想MEGA打上强烈的负面标签。

无论有心还是无意,灵车、棺材车这种说法一旦形成,就会在用户心中形成固有认知。而用户的认知一旦形成,那就极难扭转。

换句话说,这场黑公关对理想的伤害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因为谁也不想花几十万买回家一份晦气。

这么高超的黑公关手段,还是来自燃油车时代。

过去有一个专门做轻型客车的品牌叫依维柯,卖的特别火,这就导致其它品牌的面包车、轻客和MPV市场被大量抢占。

于是燃油车时代一场经典黑公关案例诞生了。

某品牌在殡仪馆采购殡葬车的时候通过极低价格取胜,然后自掏腰包买了一批依维柯送去,于是依维柯就成了广东各大殡葬馆用车。

结果后来各殡仪馆都觉得依维柯物美价廉,名声在外,慢慢地外地殡仪馆也都用起了依维柯。再后来,依维柯就和另一款便宜好用的金杯,成了殡葬业的主流用车。

也就是俗称的“依维柯大金杯,拉完死人拉骨灰”。

果然,黑公关在发展,但姜还是老的辣。

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在舆论战上终于达成了闭环。

放到理想身上,这场黑公关还要比依维柯那场做了升级。毕竟当时对手是真的掏钱买车送到了殡仪馆,而这次只是P了几张图,外加最重要的“段子式”传播。

毕竟,恶搞段子天然具备互联网传播属性。

说白了,就是用恶搞段子的形式把理想MEGA与灵车捆绑在一起,借助了网络自发的传播能力,给大众心里烙印上“理想MEGA=灵车”的印记。

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机制往往能创造奇迹。

其实这也能看出另一点:中国车企已经从价格战进入到舆论战时代。

价格战时代,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和如今的比亚迪,不多逼逼直接降价,便宜就是硬道理。

理想的“灵车”危机,是一场舆论霸凌

这一招也非常好用,今天比亚迪秦用7.98万把全体同行都给恶心了。

只有消费者最开心(老车主除外)。

而在舆论战时代,说白了就是车企间用各种明里暗里的方式相互攻讦。毕竟在自媒体时代,只要注册一个网络账号普通人就有了发声渠道,品牌稍微推波助澜,一场舆论的形成就轻而易举。

从这一点上来看,舆论战成为主流同样依托于网络的发展。

恶意P图、网络攻击、水军都是常用手段。

从“哪吒汽车内部策划要请吴亦凡代言”,到“五菱汽车内美女拍色情低俗短视频”,再到“小米汽车在短视频评论区遭遇流量霸凌”,本质上,舆论战依靠的还是品牌在网络话语权的强弱。

理想的“灵车”危机,是一场舆论霸凌

谁能操控更多的水军、谁能控制更多的KOL、KOC、谁更擅长给友商放暗箭,那谁往往就能在舆论战中如鱼得水。

但不得不说,这种舆论战手段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我还是更希望见到更多如比亚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这样的营销模式,无论真心假意。

回到理想灵车事件,理想面对目前困境无力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时代品牌面对舆论弱话语权的表现。

李想在过去舆论场那些大言不惭就像一颗子弹,在几年后的今天精准击中了自己的眉心。

目前,理想对灵车事件做出的反应基本限于官方举报、删帖以及律师函警告的三板斧。说实话,这大概也是它们能做到最好的应对方式。

为什么?

因为这种公关危机是最难的,你既不能主动去向用户解释,说我不是殡仪车,这样只会让用户继续加深“理想MEGA=殡仪车”的印记,但又不能完全不解释,否则用户还可能一直主动提这件事。

所以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举报、删帖、律师函警告等手段屏蔽掉全网所有类似P图、信息,然后自己同时花钱找媒体、自媒体做些推广宣传,坐等时间把这件事慢慢淡化。

总之一个字:堵。

堵得住要堵,堵不住拼上命也要堵。

所以你看理想现在就在这么做,包括李想本人也已经罕见的好几天没有发微博,避免引发讨论,这就是个很明智的决定。

只是照这个趋势下来,中国车企还能挡得住几次类似的黑公关?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