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券商首席重磅发声!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5.0%左右

2024年03月04日,11时04分21秒 机构观点 阅读 12 views 次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券商首席们关注哪些方面,对于今年的经济发展有何期待,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投资机会?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副所长程强,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申万宏源宏观资深高级分析师屠强。

受访嘉宾重要观点如下:

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

韦志超:目标设定方面,我们重点关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失业率、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特别国债等内容。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

汪毅:从各省市2024年GDP的增长目标来看,多数省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在5%-6%之间,中枢约为5.5%,和2023年的目标基本持平。2024年全国GDP增长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副所长程强

程强:预计未来高质量发展将由新质生产力主导,预计将继续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加快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

张静静:今年两会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立、货币与财政等政策如何协同安排。其次关注会议在发展新质发展力上的方案安排。第三是房地产政策定调。

申万宏源宏观资深高级分析师屠强

屠强: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偏松,但节奏上需要等待美联储降息时点,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已推迟到年中,因而预计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时点也是6月及下半年。

经济增长目标、货币财政政策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两会来临,你对今年的两会有哪些期待,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韦志超:对于今年两会,我们跟市场一样,期待一些超预期的内容。全国两会期间,会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报告的内容包含一些重要的经济目标数字和关键的政策信息。目标设定方面,我们重点关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失业率、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特别国债等内容;政策安排方面,我们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纾困、地方隐形债务化解、产业政策导向、区域政策协调、经济改革重点领域以及投资消费提振等方面。

程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叙事的“换挡期”,我们重点关注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围绕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增量政策。重点关注GDP目标、财政方面的指标和规模安排、货币政策的空间以及扩内需有哪些抓手等。

同时,今年也是全球“大选年”,面临着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期待如何围绕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讲好中国经济的新叙事。

张静静: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关注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立、货币与财政等政策如何协同安排。财政政策方面,关注中央财政赤字安排、专项债发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动等。货币政策方面,关注总量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如何配合财政和产业政策,做到更加精准有力。

其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最近提出的“新质生产力”预计将会成为两会的讨论焦点,重点关注会议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方案安排。

第三是房地产政策定调:关注今年的房地产工作如何开展,包括如何提振购房者信心、如何落实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等。

屠强:经济方面主要关注四方面内容:一是经济增速目标是否定在5%左右,这对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政策预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二是财政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的设定,以及是否包括增发特别国债的线索。今年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再度走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政策发力对冲非常关键。关注财政赤字率是否会高于3.0%,以及专项债规模是否扩容至4万亿元左右。

其三是货币政策定调。年初以来央行也连续降准降息,需要关注两会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是更侧重发挥现有政策效果,还是会预示会有新的货币偏松信号,其中可重点关注中央财经委提到的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改造中货币政策扮演的角色,是否会出现新的结构性货币工具。

其四是关注地产政策的具体手段。需求侧方面,在今年以来地产销售明显走弱背景下,关注两会对于住房需求的表态,包括“三大工程”投资。供给侧关注“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等方面的表态,今年稳定房企融资、对冲地产投资下行压力也尤为关键。

汪毅:首先,期待更大力度的经济基本面相关政策。重点关注GDP增长目标如何设定、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等,这些经济目标决定了稳增长的力度和信心。2024年面临着更高的基数,再加上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目标预留余地,2024年全国GDP增长可能是5%的目标基本符合稳增长、稳信心的预期。

第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政策表述值得期待。重点关注两会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生产率方面的政策表述。

第三,针对资本市场的表述值得重点关注。重点关注提升公司质量、完善基础制度、风险化解、引入中长期资金等方面的政策表述。

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5.0%左右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哪些预期,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如何?

汪毅:从各省市2024年GDP的增长目标来看,多数省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在5%-6%之间,中枢约为5.5%,和2023年的目标基本持平。2024年全国GDP增长目标可能定在5%左右,也和2023年基本持平。2024年面临着更高的基数,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更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中央政府进一步加杠杆以及新老基建进一步发力值得期待。

屠强:目前地方两会已召开完毕,加权平均增速目标是5.4%左右,而往年地方目标会比全国目标高0.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仍是定在5.0%左右。而从经济内生表现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拖累,2024年实际GDP增速可能在4.5%-5.0%之间,如果政策更积极,5.0%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韦志超:我们中性预期2024年GDP增速设定可能在5%左右。一方面,根据过去两年各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表现以及近期的经济运行情况,判断5%左右的GDP同比增速,可能比较接近当前的经济潜在增速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地方两会各省市设定的GDP增速目标来看,全国层面加总的GDP增速可能在5%左右。要达到GDP5%的增速目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在内需仍有待提振的时候,政策要有足够的力度。

程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预计经济增长目标或将定在5%左右,这一目标有助于稳定微观主体信心,打破经济和预期走弱循环,同时也有助于衔接2035年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

张静静: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5.0%左右。首先,2024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投资,估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7%。其次,消费方面,2024年社会零售销售增速或在5.5%-6%左右。第三,2024年出口增速有望继续温和上行。2024年上半年中美有望开启共振补库,非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增速的拉动力也会越来越大。

“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或会重点推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科技创新方面,你有哪些预期,预计会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汪毅: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可能会重点推进。重点关注两会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及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生产率方面的政策表述。

屠强:预计新质生产力仍是最主要的政策方向,具体领域方面,数字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高端装备制造等等都将迎来协同发展,同时科教兴国对于生产力的培养也尤为关键。

程强:我们梳理今年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改革都是工作报告的高频词。预计未来高质量发展将由新质生产力主导,预计将继续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加快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这些行业有望催生投资机会。同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我国在能源、绿色低碳等方面的优势也蕴藏着机会。

韦志超: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过程和中央经济工作的有关部署,我们预计以下方面会重点推进:(1)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2)未来产业新赛道,包括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落后产业和产能的升级换代。

张静静:科技创新推进重点预计四个方面,一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5G和6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大基础学科理论研究力度。二是加强金融业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包括上市融资、信贷供给等支持。三是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四是深化产教融合。

传统消费、新型消费、“体验式消费”相关政策齐助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预计在扩大消费和需求方面,会有哪些政策方向,以及有何建议?

汪毅:在地产需求尚未恢复、外需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提振国内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升。建议进一步推进房贷利率下降,保证和优化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解决融资等方面的难点、堵点,保持相关行业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注重大宗消费的拉动作用。要进一步促进线下场景消费。结合人工智能及相关应用的落地,进一步保护和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屠强:在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中,短期政府投资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关注两会新增专项债规模是否扩容,同时是否会有特别国债等政策的线索。消费需求方面,政策预计仍是注重改善居民收入分配,通过供给的思路稳定需求,同时活跃资本市场、稳定财产性收入,并配合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结构性政策共同稳定消费。

张静静:三个方面,一是促进稳定就业:促进稳定就业、提高家庭收入预期是解决内需问题的基础。其次,释放新型消费潜力:积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推动供给端的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促进“体验式消费”:今年可以加大对于文娱、体育、艺术、旅游等消费领域的推动力度。

韦志超:在扩大消费和需求方面,主要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包括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二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包括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投资也是扩大需求的抓手,政府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等。建议是可以适当增加政策的支持力度。

程强:当前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扩大内需重点工作或将从基础设施补短板、制造业更新技改、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进行。政策落地方面,建议增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预计财政赤字率将安排在3%左右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宏观政策调节方面,你认为今年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发力?

韦志超:中央要求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政策发力偏谨慎。原因也很好理解,财政收支大头的收入部分是经济顺周期的,经济承压收入自动减少。财政政策发力首先需要获得足够的收入,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增加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为财政政策打开空间。至于财政政策发力的方向,我们认为可以有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补充居民收入,包括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必要时可以考虑消费券等消费支持形式。三是化解地方隐性债务,消除经济增长风险。

汪毅:2023年年末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把赤字率从3%提升到3.8%,积极的政策导向可能延续至2024年。中央财政加杠杆、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运用、新老基建进一步发力等值得期待。2024年地方政府化债仍是重点,对部分省市扩大投资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投资方面可能更强调重点项目和经济强省的引领作用,包括“三大工程”、新基建以及水利工程等。

屠强:财政政策短期来看仍需要保持政府消费的基本稳定,同时仍有必要稳定基建投资,在地方化债大背景下,更需要中央加杠杆发力,除了新基建以外,去年持续压降的传统基建优质项目也可以适度支持。中长期来看仍需要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同时配合新型城镇化,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在供需。

张静静:一是财政总支出规模适度增加。2024年财政预算安排可以进一步适度扩张,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也可以较2023年小幅增长。其次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第三是落实地方化债举措。

程强:预计2024年财政政策重点在于中央适度加杠杆的同时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预计财政赤字率将安排在3%左右,对应赤字规模约在4万亿元以上,考虑到专项债、特别国债等的发行增量和转结安排,预计2024年财政增量有望超1.6万亿元,此外,PSL、专项建设基金、PPP等准财政政策工具也有望配合发力。

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打开的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货币政策方面,今年初以来央行已经降准,LPR大幅降息,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如何判断?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张静静:本次,央行在没有先降MLF利率的情况下调降5年期LPR,主因去年12月下调存款利率以及今年2月5日起实施降准,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操作空间。25BP的幅度超出预期,一方面提振中长期贷款增速,另一方面帮助稳定楼市,通过大力度的利率调降来缓解债务人的利息负担,能更有效打消观望情绪。往后看,本次5年期LPR调降后,预计短期内大概率不会有进一步变化;MLF短期内或也将先采取观望态度,年内仍有下调的空间。

汪毅:本次5年期LPR的降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提振购房需求。不仅是长期利率,短期利率也有必要进一步下降,提振短期借贷需求,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结合经济基本面以及房地产数据,我们认为后续仍存在全面降息的空间,LPR各期限利率调降值得期待,数量、价格和结构性货币金融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的发力空间。

屠强:预计在今年宏观经济仍有压力、财政扩张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偏松的基调,年初以来连续大幅降准降息就是典型案例。展望后续,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偏松,但节奏上需要等待美联储降息时点,在美国经济短期偏强背景下,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已推迟到年中,因而预计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时点也是6月及下半年。预计后续存款利率先于贷款政策利率调降,LPR预计6月、10月两次降息,降准预计9月左右。

韦志超: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打开的空间,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当前的实际利率仍然处于高位,偏高的实际利率将压制消费和投资的修复。第二,从政策空间来看,我们的常规货币政策相比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在疫情期间的操作,仍有进一步打开的空间。

程强:我国的各项名义利率正在不断创历史新低,但若以实际利率观察,我国利率水平仍在高位。未来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提质增效,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性。我们预计下半年美联储转向,或将为我国实际利率下行创造更大空间。

多管齐下恢复资本市场信心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资本市场信心恢复和健康发展,有何政策建议?

汪毅:为稳定投资者预期和信心,具有稳定性、一惯性的制度环境是必要的。进一步完善法制化、市场化、长期化、具有稳定性和一惯性的制度框架,进而稳定投资者的制度预期和投资信心。2023年下半年以来,优化金融市场有关制度相继落地,节奏超出市场预期。我们认为提升公司质量、发挥证券基金作用、优化分红回购减持、完善退市、严打违规、引入中长期资金等相关制度仍将持续完善,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提振市场信心。

张静静:一是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国家队进一步入市,继续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二是加强对资本市场各种乱象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行为,确保上市公司、金融中介机构、监管部门各方遵规守法、各尽其责。三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保护市场主体。

韦志超:要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首要可能还是要改善经济预期,有待于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时还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等等。

程强:一是纠偏资本市场定位,资本市场应是投资导向、投融并举的市场,核心功能在于实现价格发现功能,而非单一的融资功能型市场。二是净化资本市场,严监管、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长线资金入市、加大对外开放。

股票市场年中可能迎来阶段性的反弹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股市走出八连阳并收复3000点,市场底是否已经确认,股市是否已经迎来拐点?龙年的债券市场如何研判?

汪毅:从政策面、估值历史分位值、股债性价比等多方面来看,“市场底”基本确认。短期市场信心转向积极,仍需密切关注国内的基本面验证情况;中期来看,市场走势可能还是以震荡为主,市场可能沿着央企重估、低位股超跌反弹、TMT景气领域、出海机会等方向继续演绎。

对后续债市,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MLF已倒挂许久,近期股市反弹信号浓厚,若股市继续回升,则对债市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压力。如果后续继续降息,债牛行情或会继续延续,这种情形下,债市回调便是入场机会。

张静静:股市方面,2月以来有不少积极信号:1 月份狭义货币(M1)供应量同比增长 5.9%,为12个月以来最高,M1同比增长回升有望持续,但需跟踪佐证。春节假日期间旅游消费热度显著上升,超出2019年同期水平。但目前变量仍不突出,需要继续关注两会释放的信号以及3-4月实物工作量成色或将对市场产生影响。

债市方面,5年期LPR大幅调降后,短期内降息预期有所下降;叠加新一轮政府债发行即将到来,预计利率下行的节奏或放缓。近期可以相对偏谨慎。

韦志超:我们认为本轮股市反弹与政策高度相关,是否见底还有待观察。关于债券的走势,我们认为2024年资本市场先是延续股弱债强,年中股市可能迎来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反弹力度的强弱取决于经济恢复的程度。全年的走势依然跟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留意风险可能更加重要。10年国债收益率或在2.3%-2.6%之间,经济修复过程中的反复将提供一些利率波段的操作机会。

程强:短期来看,在经历了年初的快速下跌之后,市场如我们预期的迎来悲观情绪的修复。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2024年或是转机之年。股市方面,下半年的机会或优于上半年。外部因素来看,美联储有望在下半年开启降息周期,打开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利于推动实际利率下行。内部因素来看,我们预计今年在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协同之下,助力经济企稳回升。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24年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2024年是全球“大选”年,存在一定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再如,地产是否会持续超调,进一步拖累经济。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