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履新国泰君安后首次公开亮相,谈金融科技布局计划

2023年12月10日,21时55分51秒 国内动态 阅读 47 views 次

当前,金融科技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已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竞争与合作,以及金融资源布局的焦点。

“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科技创新资源活跃,各类应用场景丰富,必将是未来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主阵地。”12月10日,在国泰君安第三届金融科技大会暨第五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证券科技平行论坛上,国泰君安党委书记朱健如是称。

这是朱健履新国泰君安后首次公开亮相并讲话。

12月6日下午,国泰君安召开干部大会。会议宣布了市委关于国泰君安证券主要领导任命的决定:朱健任国泰君安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人选,有关职务按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手续。

根据国泰君安12月6日晚间发布的公告,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提请审议提名朱健先生为公司董事候选人的议案》,后续将于12月29日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刚履新国泰君安党委书记的朱健,在上述论坛上分析了当前上海发展金融科技的情况,以及分享了国泰君安未来布局金融科技的计划。

“近年来,上海主动把握金融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积极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实践,技术创新深入推进、产业生态持续完善、重大试点有序开展、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取得积极成效。”朱健称。

就在12月10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智能运维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专委会在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指导下,由联盟三家副理事长单位国泰君安、上海银行、太保科技共同发起设立,主要从事与智能运维(人工智能在运维领域的应用)有关的技术研究、创新应用、标准规范制定、监管指引解读等研究实践工作。

朱健表示,作为上海金融科技领域首个市级产业联盟,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以金融应用为引领,以场景需求为导向,把握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快形成在沪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增强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建设实现“弯道超车”点燃了新引擎。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表示,未来,上海将聚焦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重要目标,加快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多金融领域科技关键性技术突破,积极实践更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生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

在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据国泰君安首席信息官俞枫观察,数字化、智能化并行发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单个领域、单个部位数智化后,企业必然进入到综合能力沉淀的平台化阶段,通过整合实现跨领域业务协同、风险穿透、能级提升。

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以资管科技发展情况分析称,资管3.0模式正在成为资管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围绕机构客户交易生命周期,建设多业务场景的资管平台,为各类金融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未来,资管投资业务将实现全面数智化,人工智能将实现投研、投管、投交的真正自动化和一体化,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当前国泰君安全面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到了平台化发展阶段。”俞枫称,公司金融科技战略分规划的目标愿景为“数智驱动、平台聚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也就是,继续要以数据为核心要素,通过算法加速、智能升级,依托平台化建设,推动公司一体化运营、综合化服务、安全可控的高质量发展。

12月10日,国泰君安推出 专业化交易平台和服务品牌“君极”,下设七大子系统,既包括专业化交易终端、极速交易柜台、定制化交易链路和极速行情等传统基础设施服务,也包括量化投研平台、算法总线、专业化交易服务平台等创新服务。

同时,国泰君安发布大模型及应用成果“灵犀布道”,对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投行、智能运营、智能风控、智能协作、智能运维等核心业务场景进行升级。此外,国泰君安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基于国产AI芯片的大模型解决方案‘国芯证道’”,方案针对金融行业特点,提出了Early Exit(提前退出机制)、Token Skipping(令牌跳过)、权重共享、低秩分解、注意力优化等多项技术。

“国泰君安将进一步发挥主场优势,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开辟新赛道、突破新技术、探索新应用、推出新产品,让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朱健称。

朱健同时从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是将以数据要素驱动科技创新生产力,在数据资源、模型构建、技术开发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凝聚合力,建设高水平金融科技智库和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金融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助力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将以智能服务提升客户价值创造力。从客户需求出发做好技术选型和应用融合,打造专业分工、协同共享的一站式智慧投研平台,发力全面注册制下“三投联动”的智能数字投行模式

三是将以开放理念赋能金融生态辐射力。聚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任务,深化与科技公司、产业龙头、金融资本的跨界业务场景融合、数据价值共享、技术能力互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共塑“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从“一域”向“全局”辐射带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