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2023年11月22日,16时03分50秒 OpenAI 阅读 24 views 次
从年初到现在,生成式 AI 发展迅猛。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加快生成式 AI 的训练、推理等,尤其是在使用 PyTorch 的情况下。
本文 PyTorch 团队的研究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文章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纯原生 PyTorch 加速生成式 AI 模型,此外,文章还介绍了 PyTorch 新功能,以及如何组合这些功能的实际示例。
结果如何呢?PyTorch 团队表示,他们重写了 Meta 的「分割一切」 (SAM) 模型,从而使代码比原始实现快 8 倍,并且没有损失准确率,所有这些都是使用原生 PyTorch 进行优化的。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博客地址:https://pytorch.org/blog/accelerating-generative-ai/
看完本文,你将了解到:
  • Torch.compile:PyTorch 模型编译器, PyTorch 2.0 加入了一个新的函数,叫做 torch.compile (),能够通过一行代码对已有的模型进行加速;
  • GPU 量化:通过降低运算精度来加速模型;
  • SDPA(Scaled Dot Product Attention ):内存高效的注意力实现方式;
  • 半结构化 (2:4) 稀疏性:一种针对 GPU 优化的稀疏内存格式;
  • Nested Tensor:Nested Tensor 把 {tensor, mask} 打包在一起,将非均匀大小的数据批处理到单个张量中,例如不同大小的图像;
  • Triton 自定义操作:使用 Triton Python DSL 编写 GPU 操作,并通过自定义操作符注册轻松将其集成到 PyTorch 的各种组件中。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PyTorch 原生特性所带来的吞吐量增加以及减少的内存开销。
SAM 由 Meta 提出,关于这项研究的更多内容请参考「CV 不存在了?Meta 发布「分割一切」AI 模型,CV 或迎来 GPT-3 时刻」。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 SAM 优化过程,包括性能分析、瓶颈识别,以及如何将这些新功能整合进 PyTorch 以解决 SAM 面临的这些问题。除此以外,本文还介绍了 PyTorch 的一些新特性:torch.compile、SDPA、Triton kernels、Nested Tensor 以及 semi-structured sparsity(半结构化稀疏)。
本文内容逐层深入,文章的最后会介绍快速版 SAM,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 GitHub 上下载,此外,本文还通过 Perfetto UI 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可视化,以此来阐释 PyTorch 每项特性的应用价值。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pytorch-labs/segment-anything-fast
对分割一切模型 SAM 的重写
该研究表示,本文利用的 SAM 基线数据类型为 float32 dtype、batch 大小为 1,使用 PyTorch Profiler 查看内核跟踪的结果如下: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本文发现 SAM 有两个地方可以优化:
第一个是对 aten::index 的长调用,这是由张量索引操作(例如 [])产生的底层调用导致的。然而实际上 GPU 花费在 aten::index 上的时间相对较低,原因在于 aten::index 在启动两个内核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发生了阻塞 cudaStreamSynchronize。这意味着 CPU 会等待 GPU 完成处理,直到启动第二个内核。因而为了优化 SAM,本文认为应该致力于消除导致空闲时间的阻塞 GPU 同步。
第二个是 SAM 在矩阵乘法中花费了大量的 GPU 时间(上图中的深绿色),这在 Transformers 中很常见。如果能够减少 SAM 模型在矩阵乘法上花费的 GPU 时间,我们就可以显着加快 SAM 的速度。
接下来本文用 SAM 的吞吐量 (img/s) 和内存开销 (GiB) 来建立基线。之后就是优化过程了。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Bfloat16 半精度(加上 GPU 同步和批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让矩阵乘法花费的时间更少,本文转向 bfloat16。Bfloat16 是常用的半精度类型,通过降低每个参数和激活的精度,能够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内存。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用 bfloat16 替换 padding 类型
此外,为了移除 GPU 同步,本文发现有两个位置可以优化。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具体来说(参考上图更容易理解,出现的变量名都在代码中),该研究发现在 SAM 的图像编码器中,有充当坐标缩放器(coordinate scalers)的变量 q_coords 和 k_coords,这些变量都是在 CPU 上分配和处理的。然而,一旦这些变量被用来在 rel_pos_resized 中建立索引,这些索引操作就会自动的将这些变量移动到 GPU 上,这种复制会导致 GPU 同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注意到可以使用 torch.where 重写这部分内容来解决问题,如上所示。
内核跟踪
在应用了这些更改之后,本文注意到单个内核调用之间有着显著的时间间隔,尤其在小批量(这里为 1)时更为突出。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现象,本文开始对批大小为 8 的 SAM 推理进行性能分析: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在查看每个内核所花费的时间时,本文观察到 SAM 的大部分 GPU 时间都花费在逐元素内核(elementwise kernels)和 softmax 操作上。
现在可以看到矩阵乘法的相对开销小了很多。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将 GPU 同步和 bfloat16 优化结合在一起,SAM 性能提高了 3 倍。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Torch.compile(+graph breaks 和 CUDA graphs)
本文发现在深入研究 SAM 的过程中有很多小的操作,他们认为使用编译器来融合操作有很大的好处,因而 PyTorch 对 torch.compile 做了以下优化:
  • 将 nn.LayerNorm 或 nn.GELU 等操作序列融合成一个单一的 GPU 内核;
  • 融合紧跟在矩阵乘法内核之后的操作,以减少 GPU 内核调用的数量。
通过这些优化,该研究减少了 GPU 全局内存往返次数(roundtrips),从而加快了推理速度。我们现在可以在 SAM 的图像编码器上尝试 torch.compile。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本文使用了一些高级编译技术: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内核跟踪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结果显示,torch.compile 工作得很好。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可以观察到 softmax 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然后是各种 GEMM 变体。以下测量的是批大小为 8 及以上的变化。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SDPA: scaled_dot_product_attention
接下来,本文又对 SDPA(scaled_dot_product_attention)进行了实验,研究的重点是注意力机制。一般来讲,原生注意力机制在时间和内存上随序列长度呈二次方扩展。PyTorch 的 SDPA 操作基于 Flash Attention、FlashAttentionV2 和 xFormer 的内存高效注意力原理构建,可以显着加快 GPU 注意力。与 torch.compile 相结合,这个操作允许在 MultiheadAttention 的变体中表达和融合一个共同的模式。经过一小部分更改后,现在模型可以使用 scaled_dot_product_attention。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内核跟踪
现在可以看到内存高效的注意力内核占用了 GPU 上大量的计算时间: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使用 PyTorch 的原生 scaled_dot_product_attention,可以显著增加批处理大小。下图为批大小为 32 及以上的变化。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之后,该研究又实验了 Triton,NestedTensor 、批处理 Predict_torch, int8 量化,半结构化 (2:4) 稀疏性等操作。
例如本文使用自定义 positional Triton 内核,观察到批大小为 32 的测量结果。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使用 Nested Tensor,批大小为 32 及以上的变化。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添加量化后,批大小为 32 及以上变化的测量结果。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文章的最后是半结构化稀疏性。该研究表示,矩阵乘法仍然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瓶颈。解决的办法是使用稀疏化来近似矩阵乘法。通过稀疏矩阵(即将值归零)可以使用更少的位来存储权重和激活张量。该研究将张量中哪些权重设置为零的过程称为剪枝剪枝掉较小的权重可以潜在地减小模型大小,而不会显着损失准确率
剪枝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完全非结构化到高度结构化。虽然非结构化剪枝理论上对精度的影响最小,但 GPU 在进行大型密集矩阵乘法方面尽管非常高效,然而在稀疏情况下可能还会遭受显着的性能下降。PyTorch 最近支持的一种剪枝方法旨在寻求平衡,称为半结构化(或 2:4)稀疏性。这种稀疏存储将原始张量减少了 50%,同时产生密集张量输出。参见下图的说明。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为了使用这种稀疏存储格式和相关的快速内核,接下来要做的是剪枝权重。本文在 2:4 的稀疏度下选择最小的两个权重进行剪枝,将权重从默认的 PyTorch(“strided”)布局更改为这种新的半结构化稀疏布局很容易。要实现 apply_sparse (model),只需要 32 行 Python 代码: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在 2:4 的稀疏度下,本文观察到 vit_b 和批大小为 32 时的 SAM 峰值性能:

PyTorch团队重写「分割一切」模型,比原始实现快8倍

(来源:机器之心)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篇文章: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在 PyTorch 上最快的 Segment Anything 实现方式,借助官方发布的一系列新功能,本文在纯 PyTorch 中重写了原始 SAM,并且没有损失准确率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原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参考链接:https://pytorch.org/blog/accelerating-generative-ai/
标签:


用户登录